罗灏看到纷纷赶来的村民,发现比昨天多多了,很是高兴,也深深的感觉到,渔鼓艺术在桃花村深受欢迎。自己这一招险棋算是走对了。
不过,他很快发现,全村在家的两千多人,把屋坪都给站满了。他当即就想到,大家要想听清楚,哪怕现场再安静,隔远了,都没法听清楚的。就只好跟张兴林报告,向杨副镇长请示,到镇里去借一组音响来。
张兴林说:“现在来不及啊。”
罗灏忙说:“拿来,明天用啊。老人家唱几天呢。”
张兴林看到这阵势,也想到了可以借助老人家的渔鼓艺术的影响,把扶贫工作宣传好,当即点头答应着,就去跟杨尚德请示。
然后,罗灏就马上要七爷叫了几个村民,搭一个临时台子,让叔外公坐在台子上,给大家唱渔鼓。这样,大家占得远一些的,都能看到老人家唱渔鼓的样子,听不清楚,都能产生现场感。
临时台子搭好,老人家高兴的坐在了台子上,敲着竹板,拍打着渔鼓,高亢的唱起《薛仁贵东征》,现场是安静得很。那些小孩都在学校读书,就没有给现场造成追打取闹的场景。
当天,老人家兴致勃勃的连唱了两个来小时,才收工。
接下来,全村各屋场,纷纷来邀请老人家去唱渔鼓,就像是邀请戏剧团去唱戏一样的高兴。这样,他们可以让本屋场那些找不到的老人和病人听听渔鼓。也好显出自己屋场做东的样子。让大家都赶到自己的屋场去听渔鼓,觉得很有面子的。
老人家豪爽答应着,每个屋场去一下,都选在下午四点钟,唱两个小时。
这也是大家都还没有忙农活,白天方便唱渔鼓,要不然,就只能安排晚上了。
晚上,罗灏就跟老人家说:“叔外公,明天就把我们扶贫队的工作,开始做宣传吧。现在时间很紧了,不能拖很久。”
“好,明天试试。”老人家高兴的答应着。他来的目的,也就是帮助罗灏做好宣传的。
第二天下午四点钟,按照次序,先到了刘家老屋组。杨尚德亲自从镇政府把音响给拿来了。张兴林带着扶贫队,亲自打了一个小舞台,让老人家坐在上面唱。
然后,在演唱开始,杨尚德和张兴林还是做了一下正式的发言,一表示这是扶贫工作队,搞的一次文艺扶贫活动。记入扶贫工作日记之中。同时,还用带来的录像机把现场录像备存。
老人家就先唱了《朱砂印》为开端,先把大家的情绪调整起来。他声情并茂的演唱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