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河山恨(第1页)

“老邓,东北方面联络我们,新成立的好几支游击队严重的缺枪少炮,我们的战士只能用原始的老炮筒排枪甚至是弓箭大刀在和敌人的机关枪迫击炮对抗,因为武器和物资的缺乏,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战士们哪怕是手里能多几支枪,多几枚手榴弹,都不至于打的这么惨烈!”汪塘走进了屋子,看着抓耳挠腮的邓欢,知道他已经为这事情非常烧心,可职责所在,他还是把电报的内容念了一遍。

“我知道了,我再想想办法,这几天一定把军火送出去!”邓欢比谁都更心急火燎,可是青红帮不仅派人把住了出城出港的各处关口,还承诺能提供线索的有关人等,不仅能够得到一笔数目不菲的赏金,青红帮还留出一个副堂主的位置,如此一来,不仅对告密人诱惑极大,重赏之下,上海各个地头都迅速行动起来,而承诺可以进入青红帮,也相当于宣告了对告密人的保护。

“宗仁还是不同意撤离,这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汪塘犹豫下,还是开了口。

“他是好样的,虽然目前他还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可我们计划中的漏洞会一点点暴露,只要有任何一环他不能自圆其说,对他而言都是致命的!”

“我们的计划和行动都必须加快,这些爱国青年是我们现在和未来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已经损失很多了!我们不怕牺牲,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邓欢想到致远几人的尸体,他们被警局拍下照片,张贴在城门上,声称这是一伙作乱的土匪,公开悬赏征集关于他们的线索,几人的脸部已经被炸的分辨不出了,看着不明真相群众的指指点点,邓欢忍住冲动没去抢夺尸体,他们的遗容无不在提醒着他,牢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

“停战协议!这样的协议,政府怎么可能答应!”刘河山实在无法相信纸上的条约细则,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为了策反他,给他挖下的陷阱,谁都知道他和日本人不同戴天的仇恨,但自己也不可能会给别人当刀子使。

刘河山的眼睛烧着火,火里烧的是1915年的青岛,那场大火烧掉了他内心一直眷恋着的美好,烧掉了他幻想计划的未来,烧的老刘家仅剩下他这一根复仇的独苗。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正式颁布,曾经的翰林刘顺盛心灰意冷,不顾上司同僚的挽留,离开了那个让他曾经希望之后却不断失望的紫禁城,回到住在青岛的弟弟刘顺茂家里,听戏喝茶不问政事,可他的长子刘刀,自幼痴迷武学,并且在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中,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宫里的几位老师傅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