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劳模本色穷益坚(四)(第1页)

更别提生病了。如果不是她的一个肾换到了丈夫楚国庆身上,他今天可能都不在人世了。可如果不是换她的,另外去找肾源的话,天价的手术费,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她停下来站在路边捶了捶自己的腰,毕竟是身上少了个器官,比过去更容易疲劳了。当年,她是可以站在机台上连上三个班的。

幸运的是,自从手术以后,楚国庆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前些天,原先不能动的半边手脚可以轻微活动了,而且已经可以发出含混不清的单词,语言功能有恢复的倾向。医生说,这是上千个病例中也难寻的奇迹,可见上天还是眷顾好人啊。秦勤对楚国庆说,你要有信心,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当年,当工人是一件很自豪的事,那年代,一身工装出门去,总能引来大片羡慕的目光。特别是东山机械厂的厂标,总会引来极大的回头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地位逐年下降,如今还有人穿着工装出去的话,如果不被当作标新立异的牛仔服,那么一定会引来同情的目光。

当年,他们家住的“苏联楼”是全市为数不多的工人新村,在北梁市名气很大,可是现在已成了危房。市里多次提出要拆迁,但是要换新房对她来讲是件艰难的事,她的家底,根本买不起新房。如果不是市工会的及时救助,那么她也许会把现在的房都卖掉,去给楚国庆治病。那样,他们家就真的成了无产阶级了。这么多年来,对秦勤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劳动。多年养成的习惯,如果一天没有干活儿,她就不舒服。前些日子,厂里曾经和她商量,准备把这个车间、这个工段,包括他们小组整体截撤。原因是设备太过老化了。他们一个组,十二台老式的机床,车铣刨磨,全部是20个世纪50年代的产品,早已满足不了现在的加工需要。

她拿着一卷锦旗,向厂长赵德柱求情,恳求说,我们这个组不能撤,马千里小组在太行山的炮火中成立,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成长,半个多世纪,我们获得了多少荣誉。某种程度上,马千里小组的这块牌子,就是我们班组的军旗,比我的生命还要重要。一席话打动了厂长,赵德柱说:“只要工厂不倒,你们的小组就永远在。即使工厂垮了,也要想办法把也千里小组的牌子保留下来。”

这些年来,同一班组的姐妹们陆续离开了机台,有的去商场站柜台,有的去超市当导购,有的去菜市场卖菜,还有一位叫陈小芳的去了夜总会上班,如果不是秦勤知道以后,带了姐妹们闯进那家夜总会,把她硬给拉回来,还不晓得会出什么事。后来,还是秦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