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同舟共济渡难关(一)(第1页)

冬天来临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发深刻了。

象城县工业园区出现了开工不足的现象,一些企业遇到了困难,以降薪等方式降低内部成本,抵御严峻形势,自救渡过难关。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打裁员的主意。由于工会的态度鲜明,有些企业不敢明着裁员,就开始使用各种办法变相裁员。例如,没有和职工协商或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便单方面宣布降薪或变更工作地点等。一时间,秦敢拿着刚刚谈成的集体合同,忙于向老板们宣传工会的主张,保工资、保岗位。

寒风渐起,象城县亿利金属结构厂停工了。

这家金属结构厂是当作外资企业引进到这里的,但老板其实是本地人,名叫鲁福良。在企业中,父亲是老板,母亲是会计,儿子是车间主任,其他各级管理人员也多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人们称之为“亲属结构厂”。今年秋天开始,企业接不到订单,先是老板娘、也就是会计不上班了,过了没有几天,老板儿子也不来了,只有老板在厂里愁眉苦脸,厂里的职工起初看了心里还暗喜:原来你们家也有发愁的时候。

但是后来,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老板开始把职工分批遣散。应该说这家“亲属结构厂”还算有良心,给遣散的职工都发了工资。到这月底,只剩下了五名农民工,杨东平、石益坚、牛洪旺、蔡南川、陈胜利。他们住在工厂院子里临时搭起的工棚之中。

本周一上班,那五位农民工发现,老板也不见了。上周,老板曾经说过,这周会出门催要货款,要回来就给这五位农民工发工资,然后遣散回家。

看到老板没有来,他们也不以为意。照常打扫车间卫生,没有活儿干,他们就擦拭机器,整理原材料。在企业等了一天才下班。

第二天上班,仍然没有看到老板的影子。

第三天,老板还是没有来上班,倒是有个要账的上门了。那五位农民工打电话给老板,电话里却传来关机的声音。

第四天,老板没来,一同来上班的倒是多了那个外地来要账的。他叫钱增利,也是个小老板,他说,鲁福良的企业欠了他八万元材料款。

一个星期过去了。第二个星期一,还是没有老板的踪影。农民工们有些急了。此前他们已经三个多月没有领到工资,如今生活也难以为继。

年纪最大的杨东平说:“今天,我们干什么?”

石益坚说:“先别说干什么,先看看,我们今天吃什么?”

大家翻翻自己的口袋,所在的钱加在一起,只有一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