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你说,谁错了?(上)(第1页)

张静看看外面的日头,还行,天还早呢,一大早送工人们去工地的五十铃卡车司机还没有返回来,等到中午,司机还要拉着饭菜送往工地,现在算起来还有一个半小时,有足够的时间让武大全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说吧,把你的委屈,你的不满,你所有的怨气都说出来,我给你参详一下,分析一下。看看你是不是比窦娥还冤。”张静的脸上看不出表情,这是在公社中心学校当老师的时候练出来的基本功,作为一个班主任,不能轻易地让孩子们看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张静的这种沉稳劲,在武大全眼里看来,非常地和他舅舅相似,甚至那一股子威严,让他产生了错觉:只要如实地把心里的委屈告诉了这个人,那么这个人肯定会理解自己,甚至帮着自己解决这次很可能被开除的大问题。

武大全的这个想法很正常。

张静却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这种表情和态度,不过是他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对张静来说,无论任何事情,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都不能轻易地做出有错或者无措的推定。

更不能把日常生活中家里的或者工作上的烦恼带到解决学生们发生的问题之中。

不敢想象,一个在家里受了老婆的气,然后跑到学校,给孩子们甩脸子看甚至是找借口拿孩子们撒气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情。

张静当老师的时候,就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老师,早上上学的时候,脸上带着一道鲜艳的指甲抓痕。

同事们打趣他,是不是那啥的时候老婆给抓的?这位老师面不改色地回答:“错,是我不小心,被挂馍馍篮子的铁钩子给拉伤的。”

大家都知道他在撒谎,但是,没有人追问下去,开个玩笑可以,让别人尴尬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了。

尽管脸上的伤痕是那么的显眼,那么地让人产生联想,他在教研室也很苦恼,一个劲地嘟囔:“这让我怎么面对学生?回家一定把那个钩子千刀万剐!”

但是,他一出教研室,脸上的恼火表情立刻换上了一副微笑的表情。

这是一种自律的习惯,一个合格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张静的这个波澜不惊的表情,此时此刻,正好是歪打正着。在企业里,一般的上级对下级涉及严肃话题,到了找来下级谈话的时候,似乎多半也是这种表情。

也怪了,武大全似乎对张静这种稍微有点似乎是居高临下的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