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道调令五次电话(二)(第1页)

第四十五章三道调令五次电话(二)

他根本不相信,一个空降下来的即将退休的,而且看来公司上下根本没人搭理,更别提重视他的小老头,在不熟悉的新单位有什么影响力。

想来他最大的可能就是认识指挥部的那个老张。因为,他好几次提到过那个军人出身的霸道家伙。

不过,张静听得出来,陈老对旧体诗还是懂得不少的。

根本不像他自己说的,连什么平仄、押韵等等最基本的诗词知识都不懂。

从他匆匆一眼间就能看出来周登山的诗里面蕴含着心里的迷惘和疑惑这一点,这需要很好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工作的敏感才成。

这老头儿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陈老来得匆匆,走的时候,也是雁去不留踪,他只告诉了张静和周登山。就连陈实功和李进才这俩队里的领导,也是两天后才发现陈天明不见了。

而张静以为陈老走前一定会和他们说些什么的,但是啊,这个老头儿走前却根本就没有给这俩工程队的领导打过招呼。

还是那个送他来的司机接走的他,临上车的时候,他转过身对张静道:“我讨厌别人用什么大领导的称呼来挖苦我,无论他是谁!就是陈实功那种没心没肺的家伙也不行。走了,记住我的话啊。”

张静点点头,笑笑,看着老头儿的车子在田野里一路扬尘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心里空落落的,或许是一老一少这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真的有了感情。

张静此时此刻特别想唱那一首《送别》,不是李叔同的那一首什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玩意是文人雅客玩的东西,张静认为自己不是。

张静想唱的,是电影《怒潮》里边的插曲:

……

半间屋前川水流,

革命的友谊才开头,

哪有利刀能劈水,

哪有利剑能斩愁。

……

送君送到江水边,

知心话儿说不完,

风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标望君还。

……

可惜,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半间屋,只有一间小小的农民看瓜地用的破败不堪的小棚子。

更没有江水流,只有一条干涸的灌溉渠。

张静有些变调的男中音,流露出来的就是单纯而又深情的送别好朋友的情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