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这是真的吗?(第1页)

第七十七章这是真的吗?

这份内参,经过大幅增删之后,有了两个用途。一个,成了局办公室下发的简报,一直发到每个工程公司和管道运营公司。

另一个,内参的全文,被稍加改动,删去一些需要暂时或者一定时间段内保密的文字,几乎是全文刊登在《管道工人报》一版头条。

社长亲自写的短评,令张静非常不解的是,他短评文章最后的一句居然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无论如何,张静认为,这一次洋浦首站的成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不管站在哪一个角度,燃机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有可能利用这一次机会把坏事彻底地变成好事,怎么算都是赚到了。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张静认为,那就不是自己这样一个小记者可以考虑的事情,以他目前的知识面、阅历和思想的高度,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准。

但是,他一直认为,只要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正义的事业,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正确的!而且,这个观点不容置疑。

所以啊,张静认为,有时候对于自己自豪的善良的,以诚待人的,寻求人类共同发展的华夏民族来说,科学和技术是应该被本民族吸收和容纳的。因为,它必定会用来造福整个人类社会,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人或者某个资、本阶、层牟利。

一个人的精神上的升华,不是捧着书本念个没完才能做到的,也不是哪个高人耳提面命才能提升的,那种提升不过是造就了一个为了一个大或者下的圈子而服务的聪明的蠢材而已。哪怕这个蠢材坐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也不代表他会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来。

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看一天报纸就能得到的。而是必需亲身参与到这个时代火热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当中去,参与到一个时代的大变革当中去才能做到。

就像钢铁,需要不断地锻造,不断地除掉里面的杂质,添加特定的物质,才能变成我们需要的材料。也如同一棵大树,要经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才能成才。

毕竟甘罗十一岁就当了宰相那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没有人生而知之,鼓吹“生而知之者上也”的家伙张静敢肯定他就是个骗子,无论他的名气有多大。

付万才的成功,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付万才所在公司的报功材料也到了局里。局里把本来首站报上来的,没有名字的周仑苍却排在了第一位。

这次立功受奖的人员比较多,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