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三年磨一剑(五)满身的润滑油味
“这些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还不算是太难,只要付出心血就和体力可以了,后面的工作可就困难太多了。”站长有点动情了。
“而且,这些工作,几乎都是刘剑一个人完成的。
用他的话来说,130摄氏度啊,这么高温度的润滑油,挥发出来的那种气体,谁闻了都是受罪,不如让我一个人受罪得了。”
张静看看在旁边一言不发,一直在记录的陈建民,暗自点点头,这样的青年人才是做记者的好材料。他以前写的文章虽然很幼稚,但是,新闻的三要素写得很清楚,导语的概括能力很强,看来是下过苦功夫的。
他对站长道:“不错,您表述的这些刘剑事迹,都可以直接拿来当做新闻稿来发出去了,我看,小陈,陈建民就能胜任这个写作任务。
如果把刘剑的事迹形象化一些,文学艺术化一些,可以写成报告文学,文题呢,只需要写‘闪光的足迹’就好,越是简练的文题,有时候反而使得受众的想象空间越大,就显得非常贴切。”
他转头看了陈建民一眼,看到了这小子眼里的一丝闪光,同时,也看到了他感激的朝着自己点点头。
这就是个玲珑剔透的家伙啊。如果他真的想要踏入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只需要再进修一下,稍微努力一下,根本就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把写文章当做一个阶梯,以后的目标是爬到管理层,那么,自己的心血就白费了。
凭借当前做人的基本准则、古人诸葛亮的观人七法,还有张静自己从十六岁就踏入社会积累的丰富经验来看,这个陈建民八成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一旦进入管guan理层,对那些他认为曾经对自己好的人,肯定是抱着知恩图报的心态的。
不过,仅此而已。
一旦他认为对那人所谓的恩德报过了,就会立刻成为路人。
如果那人再在工作上遇到难处,他即使知道此人是正确的,知道此人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为了他自己的上升空间,也绝对不会为他说半句好话。
不趁人之危踩上一脚,算是不错了。
当一个人自身努力达到极限,没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算是好人了。
张静摇摇头,他想找到,寻找一个可以在新闻工作方面有才干而且喜爱新闻工作的人才很难。发现人才,这也是他的工作之一,无论如何,尽到自己的义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