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润物细无声出来的效果才是高手(第1页)

第十八章润物细无声出来的效果才是高手

张静这一段时间忙着绝缘班的工作,他自己更是甩开膀子干得不亦乐乎,李进才多次找他谈共青团的工作,让他把这个担子暂时挑起来,都被他拒绝了。

他认为,自己刚来,大家对他什么印象都没有,如果过早担任了团(书)记,反而不太合适。

不如等大家对他有了一些了解,基本认可了他之后,那时候大家通过选举,选上了他,那个时候,他这个团、总支(书)记说话才会有人听。

张静通过李进才知道,第一工程队成立只有一年多一点,队里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不到二十四岁,绝大部分都是青年人。除了百十个三十到四十多岁的退伍老战士,更多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这里面除了包括相当一部分退役的老战士,还有从大庆附近村里、山区、沿着管道铺设路线一路招聘的青年人等等。张静和他的一帮子同学,就是总指挥部所在县城,在那个县下属的公社按照当时的政策,择优招聘的下乡插队知青。

像武大全和通讯员小王那样特招的烈士子弟一共只有他们俩。

最难得的是,他们这些青年人经过突击培训,在各工种的操作能力上简直就是突飞猛进,让那些培训他们的老工人都从心里佩服。

最难得的是,这些青年人基本都是满怀热情,工作上毫不含糊的好汉子、好姑娘。

这里面李进才算是比较早进入这个工程队的,之前,他还是其他公司工程队里的电焊工。

美中不足的,就是工程队里的生活过于枯燥了。

这些精力旺盛的家伙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白天劳累了一天,晚饭后仍然歇不住,打扑克的、偷偷摸摸喝小酒的、摆开场子摔跤的、有两情相悦,偷偷跑出去到野外迎着寒风谈恋爱的。

当然,也有趁着修整苦练本岗位技术的。

刘芳就和师父陈淑芳两个人在工程队库房外面的废管子堆里练习仰焊技术。

这段时间里,虽然张静和刘芳每次打饭都能看到对方,不过都是匆匆打饭,匆匆吃饭,很少长时间说话了。每一次都是刘芳把自己菜里的红烧肉全都倒到张静的饭碗里。

她知道,张静从小就喜欢吃红烧肉,只是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除了春节。插队到了村里,更是吃不到了。

后来张静到师范去念书,听说每个月伙食尾子可以吃到一次红烧肉。

再后来,张静到了中心学校,农村一个完全高中的学校食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