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明德书院的传闻(第1页)

作为县里两名正规范毕业的学生之一,我对分配还是蛮有信心的。当然县里的名牌老校文昌中学是不指望的,自己毕竟只不过是一个刚从中师毕业的毛头小伙,没有什么教育教学的经验。最不济的也应该是在镇一级的中学,绝不会分到农村学校。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幼稚,对未来充满了盲目的乐观,对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复杂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到了八月二十八日,我正在自己的房间练毛笔字,隔着窗户见村支书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大老远就大着嗓门喊道:“大老黑,大老黑,书生分配啦!恭喜你生了个好仔呀!”

见村支书亲自上门,父亲一时也慌了手脚,手忙脚乱地将村支书让进屋里,又是让坐又是倒水,忙得不亦乐乎。母亲也赶紧过来帮忙。

村支书喝了口水,用衣袖揩了揩额头上的汗珠,说道:“县教育局来电话了,你家书生被分配到昌里镇水满村的水满小学。虽说是偏远了点,好歹也是吃财政工资的,也算是国家干部了!”

听了村支书的这一番话,我的心已凉了半截,不仅是偏僻的农村,还是小学,这与我的理想,与我中师毕业生的身份也太不相符了。想到自己今后将会在闭塞的农村跟一群蒙昧的小屁孩过一生,我几已绝望,抛下手中的毛笔怔忡出神。至于村支书还说了些什么,什么时候走的则一点都不知道。

父亲母亲对这个分配结果还是满意的,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现在家里忽然出了个吃皇粮的,可以说是家里莫大的荣耀,说不定整个家属的命运会就此而改变。待村支书走后,父亲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把村支书的话有重复了一遍。最后说道:“县教育局通知八月三十日去领介绍信,然后到分配学校报到。”

我冷冷地说了一声:“知道了。”

父亲见我如此的冷淡,一时不知所措起来,叹了口气走了出去。我独自坐着,预想着即将开始新生活,心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向往与期待,而是一种深重的无奈。不知道如玉被分配到哪里了?我有一股强烈的倾诉的**,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八月三十日我起了个大早,先坐车到了镇里,刚下了车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邮政局,按照如玉给的电话号码拔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尖着嗓子喊道:“如玉,如玉在吗?你的电话。”我清楚地听到如玉应了一声,看来她早就等在邮政局里了。待对方提起话筒,我叫了声“如玉”,如玉也叫了声“书生”,双方便陷入沉默之中。一个半月的离别让我们都觉得对方有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