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德书院(第1页)

我清楚地记得宋世用好像说过,水满小学共有教职工十一人,但来开会的仅有八人。且大都是住在本村的代课教师,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只有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姓水的姑娘,据说是父亲病故了让她过来接班的。这些人都不住宿在学校,因为他们的家都在水满村,离学校并不远。住校的除我之外只有两家,就是敲钟的老李头,他是个孤寡老人一生都没有结过婚。还有一个烧水做饭兼图书管理员的黄大姐。约有三十岁上下年纪,长得风姿绰约,颇有点少*妇的韵味。听说她老公原来也是水满小学的教师,后来不知何故竟疯了。学校为了照顾她便让她当了学校的勤杂工。学校原来还有一些外地来的教师,这些人大都单身,吃饭很不方便,学校便安排黄大姐就他们做饭,每月给她点伙食费,学校再补贴一点。现在则变成了专门为我做饭了,这倒省去了我的衣食之忧。

会不长,大概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结束了。按照安排明天才正式上课,今天下午是学生报名与领取课本的时间。我教四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与历史,每周有近二十节课,还但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过来跟我打招呼,听说我是从苏阳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黄大姐问了我的口味、平时都爱吃什么菜等一些琐事,我都一一说了。聊了几句,大家都散开回家去。我一看时间才九点多,离吃午饭的时间还早,又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心想:“不如在书院里逛一逛,好好地看一看这间有着无数传说的、诡异的书院。”

明德书院建在山下的一块开阔地上,后面是山,前面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清澈见底的小溪。依山傍水,是一块风水宝地。看来这宋时儒还是很精通风水勘舆之学的。

书院高大宏伟的大门正对着小溪,上面用篆体写题着:明德书院四个漆黑大字,一看落款竟然是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没想到一个位居九五至尊的皇帝竟然给乡下的一间不出名的书院题匾。看得出宋时儒与宋神宗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大门两旁分别有两间屋子,其中一间就是老李头的卧室,另一间则空着。改成小学后,两边又接着盖了六间瓦房,每边各三间,不过规模要比原先那两间狭小得多。学生都在这些瓦房中上课。从大门进去,顺着长长的甬道,就来到了讲堂。讲堂就是先生上课的地方,置身其中仿佛还要隐约听到学生摇头晃脑的琅琅诵读之声。讲堂两边树着两根高高的柱子,上面镌刻着一副长联:学问无他求益乎身心家国天下,载籍极博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长联旁边有一行款字:宋时儒撰苏轼书,原来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