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经伦论㈢
三、经伦论
①、就法制而言,法制归于八字中正印的范畴,是权利,智慧,荣誉,规则制度,法律手段的代名词。所以说做刑警,检察官,法官的人一定要具备权利,智慧,荣誉,手段,并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等等。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哲理性,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刑警,检察官,法官的选用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制性的年龄界限。如果让一个没有生活阅历的人当刑警,检察官,法官,这人一定是个本本主义者,或教条主义者。从书本上获得的智慧,经验只能是学而优则仕的狂人。
所以在西方国家要想当刑警,检察官,法官,一定得符合一个强制性的年龄下限。刑警,检察官因为其公务性质,所以有退休年限,而法官年龄的上限反而非常宽松,法官不比官员,官员有年龄上限,法官则可以工作到终生。因为一个人年龄越大,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意识形态就越成熟,对事物的判断也会越客观,严肃。
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基石。因此,凡涉及法律的事情都必须是成熟的,严肃的,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并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又要提到黑格尔呢?
因为黑格尔的一些思想的的确确应该告诉中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借鉴。并且要把这种思想深入到每一人心目中去。
黑格尔的一些思想很接地气,在现实面前,当一个人遇到现实问题时,你用什么心态看待问题这个非常重要,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接受问题,直接影响到你用什么方式处理问题。如果你以接受现实存在的心态接受问题,你就会认为事物发展到此刻必然有此正当合理的道理。然后就会用正当合理的心态去处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缺陷,用平静的心态把事情办好。
中国缺乏这种心态,中国常常以抱怨的心态看问题,对于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事情,常常报以怨恨,仇视的心态,或是以逆来顺受的思想被动的接受。但是内心深处并不平衡,不接受。以但有一天遇到合适的外部条件,中国人内心的小宇宙在一瞬间就可以暴发,这种压抑的心态一旦被激发,带给社会的往往是灾难,有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