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经伦论㈣
②、在我们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们继续探索哲学的问题。我们知道哲学来源于自然科学,在哲学没有被定性之前,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混为一谈。东西方文化都是如此。
哲学既然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的学问,那么我们就先说说自然科学,学过自然的人都知道,西方自然学起源于古希腊,从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到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再到赫拉克利特“永恒的活火”,希腊人在水,气与火之间寻找辨证的方法。
之后又发展到亚里士多德的“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组成世界,世界因质料原因,形式原因,动力原因,目的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西方自然科学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理论。但是西方人并没有停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之后牛顿提出“自然力”的存在,把西方自然科学提升一个新的境界,之后黑格尔更是为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夯实了基础。
纵观整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从直观思维到理性思维,到形式逻辑思维,再到黑格尔的实用逻辑辫证思维,整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从天上回归到地上的一个过程,一步一步把神主世界剥离出自然科学的知识界面,把自然科学回归到实用逻辑辫证思维的认知界面。也为西方哲学思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西方哲学在宽泛的科研气氛下经历二千年多的发展,如同一层一层建筑起来的一座雄伟灯塔,指引着西方思想向世界进发。
西方哲学发展从普罗提诺的一神论到黑格尔的三观论,已经基本上定格了西方哲学的基调。黑格尔的三观论即逻辑观(存在,本质,概念)。自然观(机械,物理,有机)。精神观主观,客观,绝对)。
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之后,跨越了二元论的框架,进入三观论的思想境界,为西方哲学迈进了一大步。
反观中国传统文化自孔子开始把自然科学中的“理”剥离出来,形成以儒家学说为的意识形态的一门学问,在古代叫理学。
中国的自然科学来自易经。中国的易经起始于沿黄河流域的中国人早期观察天地星云得到的自然认知,经过文明初启到孔子编纂六经,经历三千年左右的风雨打磨,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
周易的理论非常完整,完善,以至于自易经形成之后的二千多年里,中国的自然科学就不在发展,再也没有人形成新的突破性理论,虽然之后有张衡的浑天学说,但是浑天说也是建立在易经自然论之上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