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朔方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北风呼号着从北边的阴山刮过来,冬雪在蔡邕等人到达的时候便下过了几场,因此整个原野都覆盖着白茫茫的积雪。北方的人因为见下雪比较多,虽然朔方要比洛阳等地更为寒冷,但毕竟对下雪天有较深的认识,因此情况好些。而苏佩所带领的有木部族的人则在耐寒方面要稍逊一筹,有许多冻伤的,好在物资准备充分,又有虞翻指导防寒保暖方面的知识,大伙才渐渐适应了极北地区的严寒气候。
把蔡邕押解到后,唐韬便带着兵卒很快离开了这个冷得会把鼻子抹下来的地方,走时免不了和苏佩等人告别客套。接管蔡邕一家的是朔方郡东部都尉下属的一个军候,姓夏名谓。西部都尉除了朔方西部的防务,还兼管理朔方郡东部的屯田,而夏谓主要是负责其中一个大农垦区的屯田事务。由于到达朔方的时候是冬季,屯田处于休闲期,而主要事务是练兵,于是蔡邕等人被安置下来除了为军务方面打杂便没有太多的事务。而且由于朔方东部都尉和夏谓都对蔡邕的学术名声甚是钦佩,因此安排给蔡邕本人及家属都是比较轻的活计。加上苏佩对这些军官的巴结,蔡邕等人自是福星高照。
夏谓见苏佩所带的“家兵家将”都不同凡响,于是在操练的时候干脆便邀请关羽等人一起观摩。
汉代的军务主要沿袭武帝时的设置。本来在武帝时期,防线一度推至阴山北麓,在宣帝时期,由于补给,甚至军队建设都比较弱,为了和能够支撑军队的经济规模相适应,进行了一系列的裁军和收缩防线等动作将防线退回了阴山南麓维持现在一阴山为天然防御屏障的局势。而练兵方面,则是戍边军队日常要做的功课,除了屯田兵卒在农忙时有所懈怠,其它时间则必须常加操练。
在边地,防务是以烽燧及其戍卒为主的边防侦察报警体系,也叫候望系统。这种防务警报系统最远可以追溯至西周晚期,《墨子》对其有较系统的著述。在组织方面,它以郡都尉府为长,依次次设侯塞、部、烽燧。而在人事等级上,从郡(部)都尉及其助手郡都烽掾向下依次设候、塞尉、候长、燧长、燧卒。也由于蔡邕的名气和学术造诣,部都尉将其放至候下,而候直接将蔡邕安排成为处理其文书的官员,自然比起真正的苦力要好上百倍不止。
提起戍边卒,实际上指的是正规的“屯兵”,这是守驻的野战部队,主要以骑兵为主,有短距离攻击的骑兵和弓骑兵两个兵种。而苏佩等看到的,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二流部队,因此可以借鉴练兵的地方少之又少。对抗几次后,关羽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