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马荐诸葛(第1页)

再说杨华,这时已经跟着刘备主力重新返回了新野,只留赵云领偏师守卫樊城。()

刘备军方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一万新兵训练成百战之师,以防备曹操再次来袭,关羽、张飞为此事而日日忙碌,杨华也从旁配合。

这一段时期,杨华免不了时常观摩关张的武艺,他在樊城时,也曾与赵云砌搓过,久而久之,私下里对关张赵云各自的武功特点有了一些独特的认识。

关羽“身长九尺”,其体魄配合着青龙偃月刀,力大势沉。这在马战之中zhan有极大的优势。因为古时马战往往形成“回合制”,两方武将策马对冲,只有在二马相交的一瞬间才可刀剑相交,这一瞬间力大势沉者显然占尽上风,此后二马冲过头去,必须勒马回转,才能再次交锋,其间有一段间歇之时,可供用力过猛的一方休息,从而不象步战那样很快脱力。这就是马战兵器发展至后世往往越来越重,宋代甚至使用大锤的道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尽管还比不上锤,但也是极其沉重的,尤其是刀口呈现偃月状,除了可以前劈之外,特别利于侧扫和后拖,这在以回合制为主的马战当中,无形中增加了杀伤对手的时效。不少名将,便是命丧在关羽的“拖刀计”之下。因此,能在马上对抗关羽而不败之人,一定不是寻常之辈,因为对他的青龙偃月刀硬架势必吃亏,只能采用“拔”和“躲”的策略。当然最好是把关羽弄下马去。青龙偃月刀太沉,有一利必有一弊,用于步战很快就会脱力。所以,后来吴将吕蒙在麦城之战用绊马索将关羽绊下马后,关羽很快成擒。综上所述,关羽武功的特点主要是一个“力”字。

张飞也是一员力大的猛将,但他却不是使刀而是使用“丈八蛇矛”。这是一种奇门兵刃,前端锋刃呈蛇形,一旦刺入则杀伤力极大,但也必须比枪类武器使用更大的力量才能刺入。这就形成了张飞的武功特点。由于前刺的力量必须用得很大,因此一旦被敌躲过,回收就不太灵便。虽然有此弱点,但是张飞自有他的办法,他这时往往一声大喝,声如巨雷,对方只要不是聋子(古来还不曾有聋子能做武将),就会被他吓一跳,这一愣神的功夫,张飞就能趁机把矛收回再战。与张飞对阵,如能不怕他的威吓,就有可能取胜,但杨华自忖没有把握,因为张飞不仅声如巨雷,兵刃也怪,迎面而看,其锋刃恰如一条巨蛇吐信,向自己扑来,胆小的能吓出神经病来。因此,张飞的武功特点,可以用一个“威”字来概括。以杨华看来,这种蛇矛应该更适合于步战,在马上反而不易发挥他的优势。也许正因这样,所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