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发现,拜火教四大天使一事,竟能解释历史上的三大疑点:
其一,可以解释孙权的不思进取行为。()
江东兵精粮足,在孙坚和孙策的领导下,四处攻伐,获取了广大的领土。孙策临终前,已经准备趁袁曹相争之时,出奇兵直捣许都。如果当时计划实现,历史很可能会改写,只可惜孙策不慎被人暗杀了!
孙策的计划,孙权毫不知情吗?应该不会。但是,由他接掌大权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坐失良机,直到曹操平定北方,大军压境。赤壁之战固然打得漂亮,但全然是自卫。此后也并没有值得称道的北伐行为。并且把荆州借给刘备也十分令人费解。
但这些事如果用光明东使的身份来解释就十分合理了。换言之,他一开始他就是另有目的而执政的,他只想在自己境内找人,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而把荆州借给刘备,恐怕也是由于那是光明南史负责的地盘,有意给光明南史一个找人的机会。至于以后的争端则另当别论了。
其二,可以解释诸葛亮的一些反常行为。
杨华认为,诸葛亮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着黄月英的影响。
诸葛亮本人在识人用人方面按理是有一套的,他的“知人七法”至今仍被人们推崇:“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患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如果真按此法实行,蜀汉应该涌现大量人才才对,但实际上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可见诸葛亮说的一套,做的一套。之所以这样,或许是受了黄月英女性狭隘心理的影响。
也正因为这样,基于拜火教两大光明使之间的联系,诸葛亮在蜀汉的任何时期都从不反吴,甚至听任关羽和刘备在对吴作战中失败!
此外,诸葛亮入蜀之后亲自率领的军事行动就好像是在开玩笑。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其本质相同,往往不像是在认真打仗,只是对手水平不同,才有一胜一败的差别。
这一切,如果解释为诸葛亮受黄月英所托,是想一边打仗一边找人,踏遍山山水水,反倒极为合理!
其三,可以解释马超不顾父亲被曹操扣为人质而起兵反曹的行为(这事还没发生)。马超兵败之后,马腾全家被杀,这件事使得张鲁等一大批人对他印象极坏。但其实极有可能是马腾马超两人为了教中的利益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否则就极不合理。
杨华想到,上述情况有不少都是现在还未曾发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