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急忙问道:“我见孔明兄设坛作法,还以为你们知道如何改变风向呢!原来只是虚晃一枪?”诸葛亮苦笑道:“那时只想,如果凑巧来了东南风,不就万事大吉了?”黄月英接过说道:“只是,根据我们近段时间的天候观察,偏巧这几天根本不可能出现东南风!这样一来,非但我们骑虎难下,而且敌众我寡,时间一长,整个情势都将变得不可收拾……”
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真的没有东南风,那么曹操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也就到此为止,没有了三国,也就没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所谓“夹缝”……
历史,难道就这样归结于一个偶然气象因素吗?东南风,难道就因自己的介入而不再预期出现了吗?
杨华焦虑地思索道:“按理说,这时候应该会有东南风出现的啊……”
孔明与黄月英立即齐声发问:“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杨华猛然想起,莫非由于曹操在北方的国内搞了“反左”,影响了今年春播面积,所以气候就与原本历史不同了?要真是这样,那可怎么办?难道真是“祸兮神福所倚,福兮祸所至”!杨华背上冒出了冷汗……
黄月英却是不知,她见杨华不答,便柔声问道:“杨大哥,东风问题,不仅仅关系我们一家,而是事关我们三方成败的大事。()您方才说原本应该出现,却是什么原因,还请不吝指教!”
诸葛亮也道:“改变风向一事,是当初锦川兄主动建议在下去做的,想必更应有这方面的经历才是?锦川兄博闻多学,亮早有听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么多高帽子一戴,杨华实在不能装聋作哑。他想了想,长叹一声道:“天有不测风云啊……我说原本该来,是指先秦古人曾把气候分为‘六季’而言。六季是指‘风、火、暑、湿、燥、寒’。《黄帝内经》说道:‘冬至之后(二十一天),甲子夜半,少阳起。’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往后二十一天的午夜,会有少阳之气形成。所谓少阳即为春生之气,换言之,从理论上来说,这天夜里当有东南风出现!”
黄月英慢慢地思考着杨华所述的理论,诸葛亮却大喜道:“照这么说,只要等到那一天,东南风就必定会有啦?”
杨华苦笑道:“实际上并非那么绝对!‘五运六气’的计算,只是一个大概。华夏地域广大,南北纬度不同以及山川屏障,都会导致少阳发起的时间不同,而且每一年也会有它特定的偏差……总的说来,在江南一带,只要冬至之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