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携民渡江(第1页)

却说关羽兼程赶到江夏与刘琦见了面,道出用计混入襄阳的动议。()刘琦却说:“恐怕来不及了!请看……”说罢拿出两封书信,一封是刘表遗嘱,上面说明由刘琮继位,并明确指出眼下正在战时,刘琦必须守住江夏重镇,不必前来襄阳治丧。另一封却是刘琮的书信,说是将请大哥移任到长沙,江夏会另外派员接收,云云。料想刘琮无此心计,定是蔡氏唆使。

关羽一看便知问题严重,非但襄阳已不能混入,而且如果自己一走,只怕江夏也难保住,于是立即书写急信一封,连夜派亲信送给正在路上的刘备。

刘备接到书信之时,已接近樊城。见信大惊失色道:“这却如何是好?”诸葛亮忙道:“事到如今,绝不能固守樊城,坐以待毙,不如令少数人驱使新野百姓前往樊城,引开曹操追兵的注意力,我军则轻装渡过汉江,强攻襄阳!”

但是,由于刘备事先已经竭尽哃吓之能事,把曹操说得残暴无比,并散布谣言说新野已被曹操一把大火烧为平地,因此百姓无论如何都要跟定刘备,没有谁肯独往樊城而去。刘备这时磨破嘴皮子也没用,他为了维持自己的“仁义”形像,也无法强行押送,何况百姓一盘散沙,自己部队不多,又怎能押送得了?

于是他对诸葛亮叹道:“看来以百姓诱敌之计难以实施。我看,百姓加上我军,已接近二十万,不如效仿黄巾编制,分些军服给他们,带上他们一起渡江,浩浩荡荡直奔襄阳,那刘琮胆小,说不定会弃城而逃。即便不逃,也吓破了胆,强攻襄阳岂不是更容易些?”

诸葛亮也知,当年黄巾攻城略地,不少官员其实是被吓跑的。因此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举……但须注意,我军行动也应以迅速为上。”

赵云却有些反对道:“主公如此举动,这些百姓岂非极易让曹军追兵误杀么?那会血流成河的啊!”

张飞在一边怒道:“子龙!你这是什么意思?主公重要还是百姓重要?打仗就是要死人的!不这么做,你有更好的办法么?”

刘备一见赵云无语,赶紧和稀泥道:“三弟休要自乱阵脚!我悔不该不听子龙之言,方有今日窘困局面,大家还应同舟共济!唉……既然大家都无良策,而扔下百姓自逃又十分不妥,只好‘事急马行田’,权且做起来看了!”

诸葛亮一听,刘备此言其实隐含了对他的暗讽之意,心道,如若襄阳竟是攻之不克,自己老脸就没处放了,不如先行避之!于是说道:“我觉得关羽初到江夏,那里又是非同小可,绝不可失,而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