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快乐总是短暂的。
张恒宁坐上回连队的车,泪眼汪汪地告别了打了几天黑工、一分钱工钱都没有的老兵饭店和它所有
的高管团队。
“我还会回来的。“汽车开动后,张恒宁就像贪恋美色的猪八戒一样,对着他们喊出了那句让人闻
风丧胆的经典宣言。
不同的是,他贪恋的是美食、是战友深情,而老兵饭店也店如其名,乐意接纳这位老兵。
张恒宁回到连队后,对谁都没有说这次休假之旅的见闻。
只有童小虎和白亮发现,这小子似乎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连队的建设和训练上,去烈士陵
园祭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果然,逝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
所以,他们在欣喜之余,也隐隐有些失落。
张恒宁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两个知情不报的人看到他时脸上的那种纠结复杂的表情,心里就很开心
:“现在,得换我折磨折磨你们了。”
连队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以前空着的房间,不仅新增了健身房、阅览室,连互联网教室都建立了起来。
网络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边防连队,战士们闲暇之余,都可以尽情地在网上冲浪,学习更多的知
识。
对于边防连的深刻变化,连队主官还是有些紧张。
过于便捷的设施和丰富的业余生活,会不会让战士们分心?会不会影响他们投入训练的热情和精
力,产生懈怠麻痹的情绪?
但更为紧张不安的,是对面的印度。
大家之前明明都在同一条起跑线和边界线上,过着几乎齐头并进的相同生活。
你冷的时候,我也没衣服穿;你食物不足的时候,我也在吃土,怎么没过多久,你们的防寒大衣就
比我们的更厚实,防寒鞋比我们的更温暖,连帐篷都带暖气了;
巡逻的时候,你们怎么吃得那么丰盛?就跟出来露营似的?大家以前明明都是两个凉菜,你们怎么
还加了三道热菜?
人比人,气死人。
当中方戍边的部队已经逐渐与现代文明社会接轨的时候,印军还停留在老时光中不能自拔。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边防连队,加强了防御工事的修建,以前靠近边境的大片荒原,被修整成了预备
阵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