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也是宋朝土地兼并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骇人听闻的高度的最根本原因。
并不是所谓的发达的商业救了大宋。
相反,大宋的商业即便是在发达,那也是小农经济下的商业。
受限于生产力跟经济基础,他就是把商业运转模式玩出花来,也不过就是一个农业国。
左脚踩右脚还能上天不成?
大宋的商业发达的原因,其实跟清朝一模一样。
康乾盛世有地瓜,大宋有占城稻。
这两者都极大的提高了这两朝的粮食产量,也因此在这两朝的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就是那个所谓的萌芽的由来。
真正救了大宋,延缓土地兼并的,反而是那些被大宋君臣当成仇寇的辽人、金人、元人。
北宋初年,江南大片的土地还未得到彻底的开垦。
中原粮食产量尚能跟江南平分秋色。
想象一下。
中原一家士绅耕读传家辛辛苦苦几代人,终于做到了朝中有官,家中有地,良田千顷。
正打算安安稳稳的盘剥佃户的时候。
14一群不讲武德,浑身羊膻味的大胡子骑着马来到他家门口一刀给他砍了。
几代人的努力没有输给十年寒窗。
却输给了马刀跟弓箭。
等到大胡子吃饱了拍屁股走人,大宋的朝廷重新回来。
这些土地就又被重新分给了普通的佃户。
没有人会记得这片土地曾经是谁的。
反正那家人都已经被大胡子给灭门了。
而江南那一边则要好得多,支撑土地兼并的是有大把的荒地可以开垦成良田,属于增量市场。
只可惜。
等到江南的土地开垦的差不多了,土地也变成存量市场了,大宋的土地兼并行将崩溃连方腊这种在鱼米之乡的佃户都被逼得活不下去了的时候。
北宋亡了。
那些骑着马浑身羊膻味的大胡子又开始下江南送温暖了……
熟悉的剧情再次反复上演。
如此往复的过程中,两宋的小农经济,损失了大量人口,又损失了大量士绅,反而达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导致两宋获得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国祚。
小院之中的朱元璋等人面面相觑。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
在朱元璋的心里,变法的念头彻底的坚定下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