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今天下雨了,没有停电,更新照旧来了,等下还有一章!!谢谢支持!
“暴力美学大师”是对他和他的电影的赞美,但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等都是美好的象征。
而他就是那个因为完美的拍摄出了《英雄本色》而一举奠定其导演地位的吴宇森。
吴宇森能拍摄出那么多经典的着重于角色心理描写的电影,这与他从小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他在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州,1951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由于父亲患病不能工作,由母亲负担养家的重担,生活十分清苦。中学刚毕业时父亲就去世了,全赖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家计,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此时吴宇森就读于一家教会学校,精读了许多神学、历史学、哲学、美术学著作。
书读得多还不算,看电影也是他的兴趣之一,中学时代的吴宇森就经常从课堂上溜出来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他最喜欢的就是好莱坞当时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画面都充满了动感。吴宇森最崇拜的导演是法国暴力导演皮埃尔·迈尔维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着浓郁的人情味。但对吴宇森影响最大的人却是拍过《野人帮》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说,吴宇森电影中对慢镜的运用以及让角色在圣歌中进行搏命激战的处理方式都是山姆电影语言的发扬光大。
1971年中学毕业,吴宇森在一个偶然机会下来到了当时的“电影巨无霸”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那个牛啊,简直就是横行无阻,而吴宇森也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用吴宇森后来的话说就是:“只要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那么就会很象我的《英雄本色》。”可以想象,张彻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了。
在两年后,吴宇森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此片的武术指导就是后来的香港影坛的大哥成龙,但是当时的两人都还只是影坛小字辈,所以《过客》也没有产生什么重大反响。之后他到嘉禾邹文怀的旗下一直担任导演长达十年(1973-1983)。在这十年间他拍了许多完全讨好市场的喜剧,1973年他导演了《铁汉柔情》,之后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电影,如《女子跆拳群英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