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书先生(第1页)

说到造纸,大多分杀青、煮浆、臼舂、抄纸、压纸、焙纸几个步骤。古代的造纸技术更多的通过水力作为驱动力来完成的。温州是个水乡自然是造纸业兴旺发达的地方。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创造出不会因为雨淋字迹不变的纸还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纸的原料上面来讲分为木纤维和草纤维,当然还有麻类藤类等等。南方有大量的竹子,向福建就有竹子做纸。为何不采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呢?再说清明节将近,竹子也进入的生长的旺盛期现在开始使用竹子制作的纸张,在纸张的吸收墨汁也会强一点,就是纸张强度差一点但是如果在造纸中添加一点填充物的话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水固字的功效。

说干就干,谷永宁把这个主意告诉了四哥,四哥立即拍板,叫了一群工匠开始设计建造用竹子制作成纸的厂房;还有一部分人派往泽雅山进行伐竹作浆。为什么选择泽雅?因为后世的经验就是泽雅是一个四连碓古法造纸的活化石。如此的活化石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吗?

一个月以后,简易的制作工厂落成,正式开始了这项雄伟的造纸事业。在建造厂房的一个月时间里,谷永宁也没有地方好住的,就在原来的纸坊里腾了一间屋子暂时住下了。虽然说地方不太大,但总算是个窝,再说了不是小朵也留下了吗?谷永宁也就安心的住下了顺便又当了回工头。

对于谷永宁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学会认识字。大宋朝最流行的是行书,但是这些可都是古汉语对于谷永宁来说这些古字是理解这个朝代最大的障碍。于是他就托谷安泰帮忙请个先生回来教授念字习文。这样的小事,谷安泰满口就答应下来了,没有过几天,还真的就来了位教书的先生。

那天,谷安国带了一个人来到谷永宁那里,说这就是给他找的教书先生。那人看上去不满四十,黝黑的脸庞中等身材但看上去很结实不象是一个掉书袋。问起来,原来此人就是永嘉四灵中的赵师秀。要知道在温州的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不多,而永嘉四灵就是其中的翘楚了,今日一见自然分外的兴奋。由这样的一代名人作老师,谷永宁自然是欢喜的很。于是就认了赵师秀做了自己的老师。

次日,按照原先的规定赵师秀老早就来的谷永宁的书房开始教授他习字。

说到书房不过是原先用来实验纸张质量的房间,现在自然成了他的书房。但里面倒没有几本书,有的是一堆堆的纸。虽然条件差了一点,有师秀在,谷永宁的心里还是暖暖的,感到无比的温暖。

“那我们开始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