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善良的野人(第1页)

“城外东北五里有水荡,于康熙五十九年三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经年不断,竟成一山,直至城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这是一段记载于《宁古塔记略》上的描写火山爆发的情形。

历史的记载总是没有现实的完整,五大连池这个名字十分出名,但是没有人知道除了五大连池外,在距离火烧山和老黑山几十里外的地方,还有一座略微低矮的山峰,它并不属于五大连池火山群,但是却实实在在是一座小型的火山。它叫红岩山。

红岩山,同样的是火山爆发形成的一座小山,因其山体多是红色岩石而得名。

火山爆发,多么可怕。但是火山爆发后的地方,往往是人们的聚居地。

红岩山下同样有人居住,不过这座山比较偏僻,至今尚未通车,也就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要怀疑这句话,中国至今有许多地方尚未通车。这个绝对不骗你。

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淳朴,他们的村子叫火岭村。整个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他们多以务农和打猎为生,偶尔进城都需要爬一天的山才能找到进城的大路搭上一趟顺风车。

过了这个岭,就可以进村了,昆达望着前面的山路,已经走了整整一个小时,也不知道背后这个小子能不能撑得住。纵然身体强壮,背负一个人马不停蹄的走一个小时,也是累的满头大汗。

快到了,昆达咬咬牙,加快了步伐,手中的标枪已经当成了临时拐杖。洪小牛被他用麻绳绑在了背上,他知道最近的村子就是他们村了,只有进了村,他才有把握保住洪小牛的命。

终于,昆达看到了村头的白桦树。一丝喜悦涌上心头。终于到了!

昆达背着洪小牛,健步如飞走进了村子,将手中野狼往村口一扔,急忙奔向了一处‘斜仁柱’。

‘斜仁柱’,整个火岭村基本上都是这种特有的木制帐篷,也就代表他们是我们伟大祖国55只少数民族中的一只——鄂伦春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只原本还是原始社会生活的种族一步跨越千年,结束了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的日子。即便如此,这只种族依旧保持着许多特有的原始社会的痕迹。

‘斜仁柱’,就是代表之一。

这处比较宽大的‘斜仁柱’内,地中间生着一堆篝火。整个帐篷也因此十分暖和。洪小牛浑身赤裸被安置到了一张兽皮床上。一位穿着‘苏恩’(鄂伦春族特有的大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