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贵州战役(一)(第1页)

云南、广西两省的丢失,令清廷非常震怒,负有直接责任的云贵总督吴文熔被撤职查办;广西巡抚周天爵侥幸仅被贬;朝廷钦差——大学士赛尚阿驰被召回问罪;蒙古都统巴德因为战死,免于追究。清廷重新任命了一些官员负责西南事宜,原两江总督李星沅为西南各省钦差,统领军政事务;满洲副都统达洪阿统领贵州军务。并下旨从四川、湖北两省各调五千清军进驻贵阳,同时调满洲、山东、山西清军南下,协同清剿匪军。

清军副都统达洪阿接到有两路匪军齐头并进进攻贵州的军情报告后,随即命令贵州境内的清军收缩兵力,令北部、东部、西部的清军、乡兵集中于贵阳城,重新编组。如此,加上四川、湖北驰援的一万清军,贵阳城清军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人。

“死守肯定是不行的,太被动了!两路匪军齐头并进,犯了兵家分兵大忌,正好可以利用这点,集中优势兵力为一路,各个击破。”达洪阿不愧为清军的高级将领,心里很快有了对敌之策。他命令镇标柳中度率领一万清军从安顺府开始,层层阻击西路匪军,重点固守安顺府,情况危急时,可以撤出安顺城,至少滞缓西路匪军十五天;自己则亲率三万清军在独水河畔围歼南路匪军;剩下的一万清军留守贵阳城作为机动。

这一计策不可谓不高明,也确实抓住了人民军的弱点:总兵力不足,西路军人多,南路军人少,还兵力分散。可达洪阿还是估错了人民军的战力,人多并不是决定因素,人员的素质,武器的装备有时也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清军镇标柳中度也是一个稳沉的人,在大哨山与人民军第一军第一师首次接触后,意识到人民军火器的厉害,就采取了规避政策,一直撤退到了安顺城,想凭借安顺府坚固的城墙坚守五天、八天的。

鲁万常中将接到军情部内线报告,贵阳清军集中优势兵力出城伏围南路人民军去了,他大急,马上调整部署,一改近几天蜗牛式的进军步伐,急行军奔向贵阳。他想“围魏救赵”,只要能迫使达洪阿令伏围的清军回援贵阳,就解除了南路人民军的危情。

大出清军镇标柳中度的意外,人民军并没有围攻安顺府,而是从安顺府的西侧穿了过去,然后大踏步地向贵阳进发。“如果这样,叛匪只需三天就能抵达贵阳城下,那都统达洪阿交给自己的任务铁定完成不了了。”柳中度想到后果,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命令部队尾随追击。

鲁万常将军知道安顺府的清军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民军经过,而无动于衷,他早有计定,命令前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