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沽炮战(一)(第1页)

在中国南方鏖战正酣时,在北方,英法联合舰队也在加紧进攻当中。英法联军1853年7月初从台湾基隆港出发后,7月底一支英法联军分舰队占领山东的烟台,扼住了渤海湾的下额,另一支英法联军分舰队继续北上,准备占领辽东半岛的青泥洼(今大连)扼住渤海湾的上额。

华北危机,天津卫危机,北京危机,清政府当局惊恐万分,急令僧格林沁郡王火速回师救援。准备南下进剿江宁(今南京)太平军叛匪的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行驶在半路接到圣旨,心里想:“调来调去,精力全耗在路上了,还打什么战?” 尽管他满脸怨气,却也不敢有违圣意,率领十万蒙古精锐骑兵,掉转马头,浩浩荡荡返回京津地区。

道光皇帝驾崩时,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他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6月5日)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其父布和德力格尔,是吉尔嘎朗镇巴彦哈嘎屯人,家境贫寒。

道光五年七月(1825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突然病逝,因索王无嗣,奉道光皇帝圣谕,科尔沁左翼后旗从索王近亲家族的青少年中选嗣。僧格林沁虽然只有十五岁,但科尔沁蒙古的优秀血统成全了这个英雄少年(《蒙古世系》记载:僧格林沁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二十六代孙)。道光皇帝选中了他,使他成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而索王的妻子又是道光皇帝的女儿,论辈分僧格林沁为道光皇帝的外甥,深得皇帝的宠爱。

僧格林沁为人忠厚,保持了科尔沁人特有的忠诚、直爽、憨厚和热情奔放的个性。选嗣前僧格林沁曾在昌图文昌宫读过三年书,天资聪明、富有进取心。他在青壮年时期,在满、蒙八旗中任都统多年,虽贵为王爷,又是军队的高级将领,但由于出身寒门,懂得民间的疾苦,所以他愿意接近士兵关心属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战斗越艰巨他越是亲临第一线督战,往往是身先士卒,对部下赏罚分明。同时,忠君的正统思想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惜对清王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皇帝授其为御前大臣,值此多事之秋,正是要借重他的时候。返回京城的僧格林沁郡王被受命督办京城巡防,并署銮仪卫事。

他接管京畿地区防务后,亲率精锐的十万蒙古骑兵进驻天津卫,围绕大沽炮台构筑防御阵地,准备设置三层防线,一线是以北塘、大沽两点一线的入海口,炮台防御阵线;二线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