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老百姓思想,清除封建礼教对老百姓的毒害方面,潘文华还做了许多工作,采取了许多办法。林逸欣喜地看到南宁市老百姓不断文明进步、开放创新,他也积极投身到南宁市开展的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活动中,给予潘文华最坚实的支持。
林逸曾经指示潘文华: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扬弃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新的有生命力的群众文化。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便于在公共场合开展,对老百姓的思想有巨大影响,又易于接受呢?广西有形式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拥有许多别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如包年粽、祭祖先、拜天公、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放鞭炮、唱山歌等等。其中‘包年粽’、‘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放鞭炮’属于特定时间的家庭式的活动,不利于老百姓共同参加,不宜在公共场合开展;‘祭祖先’、‘拜天公’属于祭示性的活动,对老百姓的思想进步没有多大的益处;‘舞狮舞龙’纯属群众娱乐活动,它也需要特定的时间;只有‘唱山歌’利于在公共场合开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又对老百姓的生活与思想有巨大影响。” 潘文华市长秉承林逸主席“开展群众活动,开放思想,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对广西民间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归类盘点,觉得“唱山歌”是一种很不错的群众活动。
“唱山歌”是广西壮族老百姓的传统民俗文化,俗称“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