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第1页)

往生记正文一百一十六我我鱼

82年这个年头很关键,关键到什么程度?这样说吧,risc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但是第一块risc处理器芯片却是在82年开始研发的,那是伯克利分校由大卫帕特森上马的。

[url][/url]

曹长久千追万赶,冒着破产的风险,好歹在82年之前聚足了资金,开建集成电路生产线。什么交换机,什么软件,统统放一边,这些只是资金来源,平时只要关注一下就好,实体制造才是最重要的。

[url][/url]

曹长久清楚的很,微软那样的软件公司在美国是可能的,要放在其它地方,迟早会被打掉,软件是靠不住的,这和美国的战略有关。

[url][/url]

计算机产业如此发展迅速,和美国政府的财力支持分不开,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如伯克利分校等等每年的助教奖学金都有财政供给,至于其它扶持政策更是数不胜数,这才创造了世纪末的技术革命。

[url][/url]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以长久的眼光,自然看出其中的奥妙,你美国扶持技术产业,我就先你一步,计算机总要有处理器吧,我就冲着这个来了,你怎么样。

因此只有以底层硬件占领市场,辅以软件提供资金,这才可能有一拼之力。

只是香港人才寥寥,招得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要不是虞博士帮忙从美国挖了几个干将过来,长久的小组可以称得上是个小白团队了。

不过这也有个好处,年轻人缺的是经验,却有的是干劲,没有负担,学习也很刻苦。长久自己虽然是二半吊子,但是团队里的气氛却很好,互补不足,争相前进。

关键是长久定下的奖励制度非同小可,个人取得的专利虽归公司所有,但是却可以转换成相当的股指期权,虽然期权短时间内提不出来,但是可以激励那些技术人员努力工作,真正达到了以厂为家。

这也是长久从虞博士那里学来的,英特尔公司自从费根出走之后就新成了这样一个制度,那就是让那些工程师们有持股的机会,这样公司发展他们也会得到好处,不会轻易离开。

别人不知道,长久还能不知道吗?这个分股制度自英特尔始,在硅谷盛行不衰,是大公司留住人才的主要手段,号称黄金镣铐。

曹长久现在并不担心梦想中的32位微处理器开发不出来,而是担心如何留住一个稳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