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拉法-皮西斯先生 三(第1页)

“……为什么是灯泡。”

愣了半晌,希茨菲尔本能提问。

“胡桃不知道哦。”小木偶摇头,“但他每天每天都在研究一些铁丝……他把各种金属拉成丝缠绕成灯芯,然后通电让它们发光,这不就是在做灯泡吗?”

“可是……”希茨菲尔差点没绕过弯来,她喘了口气:“可是‘灯泡’需要再发明吗?”

胡桃还是摇头,表示她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据她了解当时的电器是铁奢侈品,整个黑木镇就只有两座发电站。

希茨菲尔皱眉一想,好像也不是说不过去。

萨拉——乃至整个长夏世界的科技水平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真正的创新在时间线上被拉长了,有很多看起来特别先进的,明显不符合时代的技术都是源自考古。

比如小型电池技术,探员们使用的小手电是靠考古,复原古代技术才能制作。

还有火龙联盟,那里的王都刻尔格为什么能享受水力发电,为什么整个刻尔格附近就那几座大型电站?

她当时在现场从未关注过这些,事后浏览资料才搞清楚,原来那也是靠考古……相关技术火龙联盟复制不了,发电站炸毁后他们只能照搬其他城市,在城中各地都增设不少小型电站。

这不是反常,相反,这才符合历史规律。

一个不够稳定的文明在发展道路上是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的,就好像在地球上指南针的传承断绝过4次又被发明了4次——这中间当然有太多智慧被浪费掉了,但侧面也说明只要一项技术是文明的刚需,它再断绝多少次也还是会被重新创造出来。

而纳米亚进入电气时代,这个说法其实不够严谨。

至少在最初它是很勉强的,电是奢侈品,而且非常不稳定。胡桃所说的那个时间段应该也和某位“发明大王”捣鼓出真正好用的灯泡前一样,不方便使用电灯照明。

这个听她形容就能猜出一点:希茨菲尔对发明创造并不了解,可她至少听过一些常识,知道金属丝不适合做灯泡的灯芯。

爱迪生当初是用什么成功的来着?竹子?还是棉线?

不了解——也不重要了,因为从现在电灯普及的规模以及照明效率来看,灯芯的问题已经在过去时代得到解决。

就是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到底是谁,是不是拉法-皮西斯了。

希茨菲尔尝试回忆金勋章的历代获得者,感觉印象中好像没有得主叫这个名字。

“然后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