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张奂将军(第1页)

第十一章 张奂将军

太傅陈蕃还是一如继往地下午两个时辰给牛弘授课。

一日,牛弘与太傅谈起帝国对叛乱羌人的战事,问太傅:“羌人归附已久,为何明知不敌而累叛?”

太傅答道:“羌人遂草而居,行无定所,实异于大汉县郡。然我大汉靖边法度,因人而异,无助于羌人王化。”

牛弘想想也对。咱大汉这百多年间,皇权旁落,都是外戚与宦官在斗法。靖边策略肯定也没个准了。虽说在战术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但在战略上帝国应该有一个长期的策略,才能确保边境的安宁。

“张奂将军能捉到蝗虫吗?”牛弘还在关注自己的蝗虫计划。

太傅说:“陛下,草原大漠蝗虫多发。蝗虫果能喂猪,大汉边境屯军粮晌无悠也。为取信于然明(张奂字),老臣已让少府把风箱税收留中备用。”

看样子尽管太傅对蝗虫能否喂猪持怀疑态度。但太傅已留了后着,要是一旦证实蝗虫能喂猪,他准备让大汉帝国的屯边部队都去捉蝗虫。牛弘开出的价格,还足以解决粮晌。

远在金城的护匈奴中郎将大营内,张奂将军接到战报,尹端、董卓二将率领的帝国大军已把几个溃逃的叛羌部落合围在石城一线,不日将发起攻击。

看上去颇有儒将风度的张奂将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岁月不饶人,常年的练武使老将军看上去精神抖擞,但耐力已大不如前了。要是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要是一百招之内不能取胜的话,就会落败。不过近十年来,大大小小的战阵中,敌将从来没能冲破中军护卫与张奂将军交上手。

张将军几十年来与胡人的战役中能克敌制胜主要有三点。一是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将士;二是军纪严明;三是在决战前尽量分化瓦解敌人,打击对方的士气。在帝国的靖边大将中,张奂将军的军队丧亡是最少的,却能保持边境的安宁。

在对待胡人的策略上,张奂将军与同样的凉州名将的段颍将军区别很大。段将军的策略只有一个字:剿!段将军策划的战役杀敌多,军功显赫,但自身的丧亡也大。虽说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死亡名单中还有大量的帝国军士。

因为策略上的分歧,张奂与段颍几次发生剧烈的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张奂将军把这次围剿叛羌部落的战役当作自己的收官之战,所以更是力求完美。在策划战役之初,就把目标定在彻底剿灭参与这次反叛的有关部落首领和贵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摄其它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