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1页)

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

到了九月份,帝国各地贺喜的奏章相继传来帝都。这纯粹是一种礼仪,皇帝大婚,自然要举国同庆了。随同贺喜奏章的当然还有礼物。有绢、丝绸,各个地方的特产,工艺品,还有珍珠玉石之类的把玩物件。豫章太守张英送的礼物最特别,是他专门派人到日南引进的三种水稻良种。得到了牛弘的称赞。

由于牛弘事先打过招呼,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不准劳命伤财,大动干戈。所以打消了一些人想借送重礼,获得升迁机会的动机。

窦机牵头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解字注音》的编修。这是帝国历史上第二本字典,第一本是孝和皇帝年间许慎编修的《说文解字》。相比之下,《解字注音》有较大的突破,一是为每个字注了音,二是归类方法除了偏傍部首外增加了拼音字母,三是收录的汉字增加。《说文解字》收录了九千多汉字,而《解字注音》收录的字数增加到一万二千多。

洛阳太学的其它学者也有成果。有田丰编修的《钢铁论》,对帝国以往的冶铁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还加进了牛弘给他贯输的一些知识。刘洪和郑玄则编修了一些数学专箸,其中还掺杂了一些物理概念。

太学里的那些老五经博士也没闲着,不过这次他们没有再去解读《五经》编书,而是广泛收集帝国的农业水利成果,编写了《农经》和《水经》。

看到这两书名牛弘就觉得有意思,研究了一辈子《五经》,贯性大,知识的衍生也“经”起来了。

这些都被洛阳太学作为研究成果,恭贺天子大喜。

牛弘对此大加赞赏,太学的转向甚至比自己预想的要快。牛弘对田丰的《钢铁论》一书提出了管理要求,编号印刷,下发都要由洛阳太学登记。不准传抄,严格控制,防止帝国的技术外泄。

此外,还有张机托清河太守上献的《伤寒杂症论》,华陀托沛国相上献的《杏林杂记》。这两本医学巨箸可以说代表着帝国医学的最高成就。

张家纸发明后,必将迎来帝国文化传播的飞跃。为了避免泥沙俱下,牛弘对书的传播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定,未经帝国书局审核的书籍甚至不准大规模抄写传播。张机与华陀献书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交由帝国书局审核印刷,广为流传,普救世人,名扬天下。

帝国高层看到一下子有这么多学术巨箸问世,深深地震憾了。帝国参议刘庞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旷古盛世啊!居然让我碰上了,老天待我不薄。”

当然,由此带来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