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反贼窝里好安身(第1页)

那高瘦老者头前带路,另二人跟在孙昊身后,三人呈包夹之势,将孙昊隐隐围着,穿过几条巷子,进了一个小院。院子只有一进,左右两边是两间小小的厢房,天井狭小,甚是逼仄。后面两人跟着进来,关上院门,落了门闩,高瘦老者走到正房门外,认真打量了孙昊一番,赞道:“好身板!”又伸手相邀道:“小兄弟,请。”却是已经看穿了他锅灰涂抹下的伪装,辨认出他年纪不大。

孙昊夷然不惧,拱了拱手,抬腿便进。

屋里也没什么家具,就只有几张条凳、矮凳。高瘦老者扯了张条凳在右边坐了,道:“小兄弟,随便坐。”孙昊也不客气,在另一张条凳上坐了下来,双手扶膝,挺直了腰背。剩下二人也进了屋子,各扯了张矮凳坐在门口左右,仍然是隐隐防备的样子。

高瘦老者道:“鄙处简陋,怠慢了。还未请教小兄弟高姓大名,家乡何处?”

“我叫孙昊,从小就住西边太行山中,但据家中长辈说,我家祖籍是在保定府。”孙昊答道。

他其实是南方人,他父亲是老家县城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小时候曾经很骄傲的告诉他,在乡下的孙家祠堂里有一本大族谱,上面还有名人孙承宗的名字,不过却没跟他说是直系祖先还是旁系祖先。后来他在网上搜索了明朝末年的孙承宗资料,顿时感觉与有荣焉。不管后世的网民怎么评价,仅凭这位老人堪称忠烈的结局,就值得他心中敬佩骄傲,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这位老祖宗的籍贯和一些事迹,此时便拉了出来做虎皮,只是这才刚和天地会接触,他故意说得模糊不清,免得万一和真实历史有点什么差别,能让别人自己猜出来更好。

“咦?李某也是保定人,倒和孙兄弟是同乡了。”高瘦老者却没想到这一层,也没对他的口音生疑,这年头京城河北一带口音和后世的普通话本来就很是接近,再加上此时十里不同音乃是常事,虽然孙昊口音与他略有差异,倒也不觉得奇怪,却是多了一分亲近之意,道:“适才孙兄弟所说之事,还请从头细细说一遍。”

孙昊点点头,道:“数日前,我刚下山没几天,因为怕遇上鞑子,不敢走官道,只得沿着官道,在附近的山林里头行走……”

那高瘦老者嘴巴张了张,似乎想说话,却没说出口,坐在门口的两人中,倒有一人插口问道:“你不敢遇上鞑子,不敢走官道,是犯了什么事儿么?”门口另一人不悦道:“祁老三,人家正在回答李大哥的话,你插什么嘴!”先一人道:“此人连我们堂口名字都不知道,却知道咱们的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