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海后,对丁淮十分佩服的孔融也趁此时机把北海军权交给了丁淮,就这样,在平定张角之乱后,年仅二十二岁的丁淮开始了在北方的立足。孔融放下了军权之后,每日却也只是处理一些内务,闲时有时在家看看书,有时外出体察一下民情。
丁淮则是每日和太史慈、赵云、武安国等将切磋武艺,操练军队,同郭嘉、田丰探讨天下大势,等待时机,逐鹿中原。并且丁淮又将自己在这里的情况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汉中,嘱咐阎圃等人暂时全力发展汉中、武都两郡的经济,自己短期之内不会回去,会在北方继续发展。
丁淮还另外给王绵、刘巧也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长信,大意是说现在各地盗贼纷起、黄巾再现,甚是不大太平,而且自己在青州还没有真正立足,一旦等黄巾之乱完全平定,自己也在青州有了立足之地,自会接二人前来,要二人不必太过牵挂。
张角之后的各地叛乱虽然分布较广,但是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虽然如此,这次的叛乱也持续到了中平五年。但是这次的各地叛乱虽然最终也是被镇压了下去,然而足足持续了四年的黄巾之乱对汉室的冲击却是致命的,使得本就被张角之乱抨击的已经不太稳当的大汉的基石变得更加脆弱,再也经受不住任何轻微的碰撞了。
同时,许多地主豪强以黄巾之乱为由,纷纷扩充自己的私人武装,到中平三年的时候,最多的私人武装已经超过了万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并且还有的冒充黄巾余孽不断侵扰百姓,夺取财物,令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在黄巾之乱基本被平息的时候,朝廷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出现彻底瓦解了大汉的独裁统治。
事情是幽州刺史刘焉引发的,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此时任太常的刘焉见这些年大汉朝的变故较多,便上疏灵帝:“四方之所以出现这些叛乱,是由于各州刺史的权利太小,而且所用非人,以致于离叛。建议朝廷将刺史改成州牧,并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刘焉本为太常,也想谋一个州牧之位,便选择了大汉新开辟的交州。但是,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对刘焉道:“京师即将大乱,益州之地却有天子之气,君可去之。”于是,刘焉便改成求益州牧一职。
原本的益州刺史是张乔,但是张乔却在中平三年平定马相之乱之后便得重病死了,之后的益州刺史郤俭却是向灵帝花钱买的官,但是郤俭此人无任何能力,赋敛烦扰,谣言远闻,于是朝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