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赵云拜师(第1页)

原来,赵云师从东汉末年着名的大武术家童渊,童渊一生共计收徒三人,大徒弟张绣,二徒弟张任,二人学成后分别下山,张绣投奔了自己的叔叔张济,张任下山后并未立即出士,后来被丁淮招揽。

童渊本已经不打算再收弟子,奈何一面惊于赵云的恒心和毅力,另一方面主要是赵云乃是习武的极佳材料,较之张绣、张任资质更高,不由使得童渊心动,最终收下赵云作为关门弟子。

赵云自小好武,十岁的时候,常山村来了一个名叫常山的断臂老人,并在此地定居。这个老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身经百战,从军三十年,不但战功累累,而且还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只因不会阿谀奉承,最后只混到了什长的职务。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因为主帅的指挥失误,误中敌军埋伏,混战中常山为了救主帅一命,右臂被敌人一刀砍断,当场昏死过去。

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已已是身在乱尸岗中,周围全是死尸,原来他也被当成死尸抛弃在了乱尸岗(幸好不是被掩埋,否则肯定被闷死了)。九死一生后,当常山再次回到军营的时候,主帅见他断了右臂,已经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冲锋陷阵,于是主帅丝毫不念其救命之恩,只是随手给了他一点钱,便将他赶出了军营。


万念俱灰的常山已是无处可去,从军三十年未曾回过家乡,家中早就已经物是人非了。于是,无奈之下的常山只得开始到处流浪,直到有一天来到这个和自己的名字相同的常山村,加上村中人们的热情友好,常山便决定在此地定居下来。

村中有二十多个和赵云差不多大小的孩童,常山便时常教孩子们一些武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便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的孩子在吃过正餐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常山这里学艺,一晃便是三年。

在这二十多个孩子当中,有三个孩子引起了常山的注意,那就是赵云、夏侯兰和褚燕。一起学习武艺的这么多孩子,只有这三人的资质最好,最能吃苦,进步最快。

三人当中,又以赵云为首,不但资质较夏侯兰、褚燕二人高出许多,而且常山发现赵云的根骨极佳,非常适合练武。三年来,看到赵云平时对武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勤奋耐劳的精神,常山感到如果让赵云一直跟自己学下去,可能会将这块美玉糟踏了。

苦闷了很长时间后的常山突然想到了很久之前曾经听说过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童渊,便将此事告诉了赵云,希望他去碰碰运气。听了常山的描述,赵云眼中不禁光芒大盛,心中涌起了对童渊的无限向往,从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