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终于又再次呼吸到了京城的空气,汴京依旧繁华,张俊游荡在闹市中,感受着京城的欣欣向荣,经一事,长一堑,他此时才深刻体会到了远离战场硝烟,感受和平气氛的舒适和快乐。是啊,人总是要经历了困难的日子,才会倍加珍惜安逸的生活。
就在张俊正享受着京城给他带来的和平、繁华时,一队队禁军士兵骑着快马驰过,彻底打扰了这里的和平氛围,骑兵后面,一排排步兵踏着整齐的步伐跑步而过。张俊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才刚刚平定了南方,莫非皇上又要采取军事行动了?应该不会吧,昨天皇上在朝堂上还说我大宋军队长期征战,需要恢复元气,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来着。”可是,张俊又无法解释眼前这景象。
没错,赵匡胤的确要改变主意了,他不仅从各地征集了大批大批的兵员补充京城禁军,还将大批宋军精锐云集在汴京周围,显然,他是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了。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改变了休养生息的决定呢?
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宋朝内部,而是发生在北汉国内。北汉国皇帝刘钧患病死了,因刘钧膝下无子,便由其养子刘继恩继了北汉帝位。刘继恩是一个既没有多少才能又性格软弱的人。北汉孝和帝刘钧在世时,任刘继恩为太原尹(相当于赵光义的职位)。刘继恩在太原尹任上,了无政绩,刘钧对此很是忧心忡忡。刘钧患病时,曾召来宰相郭无为问道:“朕时日无多矣!继恩虽很孝顺,但无治国之才,朕走后,汉家天下如何是好?”郭无为听了,一句话也不说。
而正是郭无为的这种缄默,导致了刘继恩的极大不满。刘继恩以为,郭无为是不赞成他继承北汉帝位的,只是不好意思明说而已。所以,刘继恩登基称帝之后,尽管表面上对郭无为不无尊重,但实际上,他对郭无为却是日渐疏远了。而郭无为身为北汉宰相,又深得刘钧的器重,身边自有一帮亲信骨干。这样一来,刘钧死后,北汉国朝政就明显的分为两大势力:一大势力以刘继恩为首,另一大势力以郭无为为首。刘继恩虽是皇帝,但比较而言,郭无为的势力要强得多。
刘钧病死,刘继恩继位之事,赵匡胤不可能不知道。而刘继恩与郭无为之间互相矛盾的事情,赵匡胤也知道了。所以,在一次朝会上,赵匡胤面对着文物百官突然宣布道:“朕已决定,不日发兵讨伐刘继恩!”
赵匡胤一言既出,包括赵普、赵光义在内,文物百官大都十分惊诧。张俊虽在几日前看见汴京涌入大批部队,早料到皇上肯定要采取军事行动了,但赵匡胤此时宣布出来,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