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群:47193344
今天是5月19日,到21日的三天,全国上下都在为汶川大地震的遇难同胞们表示沉痛的哀悼。默哀的时候,心情如同前几天一样的沉重,但我一直忍住没有落泪,因为面对灾难,面对遇难的同胞们,我们如果要哭,眼泪是流不完的,以后的日子里,必须更加坚强。
记得地震的当天当时,我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和编辑谈话,一边在码字。突然,电脑桌开始剧烈地摇晃,跟着楼板、窗台、饮水机,所有的东西都晃动了起来,楼上的花盆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掉,我来不及关闭电脑,连钥匙都没有带,就和母亲一同奔下了楼。在外面躲避的时候,我才发现灾难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一个小时之后,我回到了家里,震感没有那么强烈了,新闻立刻开始了报道。可那时候的自己又能做什么呢?继续坐到电脑前面,继续讨论关于稿件的话题,继续码字,脑袋很晕,但字却一个接一个地码了出来,我发现自己几乎陷入了麻木。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没有感觉到余震,却引发了太多的思考。
地震之后,全国形成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统一战线,大家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献血的献血,都希望自己能尽到一份微薄的力量,向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我自己也捐了钱,捐了物,但我们这些在网上写书的作者,有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问题呢?我们的书应该怎样去写?是像从前一样浮躁下去,仅仅针对商业性来码字,还是应该思考一下,通过不同的题材和类别,写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记得自己以前曾经向不少同行说过,某涵的书无论怎么变换题材类型,自由、和平、博爱和抗争是永远的主题。赞同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都在笑,说得好听一点,我和跟我有着相同写作思想的朋友叫正派、叫传统;说得不好听一点呢,就叫过时、叫老顽固。但我想说的是,仅仅为了钱写书的人,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写手,不能叫真正的作者,除非你既能想到赚钱,又能在书中倾注你的灵魂,可惜这类人太少太少。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最火的、最赚钱的就是玄幻作品,贴近现实是自杀。但我却一直认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只要你肯去投入灵魂,肯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灵感和素材,思想可以在现实里放飞,也可以在发散中凝聚,玄幻、历史同样可以反映出现世的社会环境。
抗震救灾,涌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有时我真的在想,为什么作者之间在比谁的稿费更多的时候,不去想想我们书的主题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