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阎老西所想(第1页)

阎锡山从北京回来后,几个月内即升任山西新军43协第86标教练官与标统{团长},心里美滋滋的。同时,秘密进行革命党活动,经过反复串联、策反,最后,基本上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掌握在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者手中。阎锡山的野心极度膨胀,虽然前途未卜,但是,年轻的阎锡山凭着一腔热血,此时此刻,不能说他的革命意志不坚定,对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骨子里是憎恨的,一心一意推翻满清王朝,是他神圣的使命。

可是,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他放不下,就是与卢一鸣签署的合同,至今让他闹心。从北京回来后,随着职位的升迁,踌躇满志的阎锡山开始后悔了。卢一鸣回东北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此人为何看中自己,日后必能成大器,难道此人能掐会算。每当想起这茬,后脖颈不竟冷风嗖嗖。他担心卢一鸣还会回来,为此,派人在山西明察暗访,丝毫没有蛛丝马迹,根本没有卢一鸣的踪影。时间一长,阎锡山反而心安了,不就是一个商人吗?与众不同,的确与众不同,说不定是和自己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场骗局而已。

年初,他在山西内部过期刊物上,看到一篇不起眼的告文。来自东北的消息,东三省成立商会,由卢一鸣担任第一任商会会长。此商业信息在大清国,根本不起眼,没人关心此类事情。然而,小小的告文,确把阎锡山吓了一跳,卢一鸣此等人物,在他的心目中上升了数个等级,浑身冒出了冷汗。由此判断,此人肯定是个商业大鳄,能坐上商会会长的位置,足以说明问题,颇有头脑的阎锡山想到这,把那年前前后后的过程梳理一遍,不竟大吃一惊,此人绝对是思谋而后动,一丝恐惧感在心头升起。

熬过一段忐忑的日子,由于幸亥年风起云涌的反清浪潮,阎锡山把大部分精力投身进去,心中的压力减轻不少。忽然有一天,他豁然开朗,思忖,眼下卢一鸣任东三省商会会长,以经是公众人物。东北与山西相隔数千里,他有了显赫的地位,日理万机,也许根本没有精力、或者说压根没有心思再搭理山西这块贫瘠的土地。退一步讲,自己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革命,说不上那一天就玩完了,假如革命成功,梦想成真,到那时你一个无萍无根的商会会长,又能把我怎么样。阎锡山仿佛卸下千斤重担,轻装起来。

山西巡抚陆钟琪坐在巡抚衙门里,烦闷无比。此刻,他的心口比外面的三伏天还要热烈。陆钟琪并不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分子,其实他是一个天真的改良主义者,幻想着通过变革、维新达到其目的。同时,他又坚决反对采用暴力革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