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两个知府(第1页)

李敬堂刚当上吉林城督办,屁股还没坐稳,一纸休书便把他罢了官。本来他就不想当这个官。在哈尔滨与师弟很合手,个把月就把新东方报馆办的有声有色,有成就感不说,即舒心又狭隘,时不时还能展现一下自己的文采。

本来住在江南小城的老婆,来到哈尔滨就十分不乐意,然而哈尔滨的繁华,使她有了新鲜感,听说到一个耗子不拉屎的地方,说什么也不愿意跟他到吉林城赴任。眼下正好就坡下驴,正和语意。李敬堂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哈,哪知道新来的督办比他还短命,竟然灰溜溜的跑了,紧接着一纸命令又让他官复原职,他郁闷之余不免有些迷茫。

看样子走是走不了了,李敬堂只好从新捡起他的执政理念。从来没有当过官的他,丈二和尚一点摸不着头脑。刚来吉林时,曾给卢先生发过一封电报,询问如何做?来电只有四个字:“执政为民”。经过近三年的耳闻目染,卢一鸣很多先进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里。但是执政为民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吉林城一直是东北边疆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可是,自从俄国人把哈尔滨经长春、奉天到大连的支线铁路修通后,长春城地理位置迅速超过吉林城,快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在经济的刺激下一发而不可收拾,其发展速度几乎和哈尔滨媲美。相比之下,吉林城落伍了。眼下日本人已经修通了长春到吉林的铁路,要不然吉林城恐怕早被人遗忘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民国初始,原有的政府机构没有被打碎,还在有效的运转。城内的大小官吏,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其实骨子里压根瞧不起他这个毛头小子。上任伊始,李敬堂首先对大小官员敲打了一番,颁布了新的法令,尤其强调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并且严厉规定,谁胆敢在这个问题上有差迟官位不保,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些,性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

这天,李敬堂信步走出督办衙门,两名侍卫一个幕僚紧随身后。前知府卸任后,留下一帮幕僚。他一来便逐个考察一番,经过选拔留下一名精明的幕僚。其他人并没有撵回家,每个人都做了合理的安排,虽然机构臃肿,可眼下稳定是大局,保证每个人都有碗饭吃。

由于吉长铁路修通,吉林城的商贸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街里显得很热闹,一眼看去外地人居多,而日本人也不少。

一路走,幕僚一路介绍:“大人,日本人修通了铁路后,商家蜂拥而来,其中日本人要占三分之一。大人你看那是一家日本人开得洋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