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日新月异(第1页)

民国大地的变化,在北方开始显现。以山西为例表现得尤为突出,山西的乡野山村已悄悄出现集约化生产的雏形。

在太原北部约五、六十里地一个叫静乐的小镇。小镇里有一家当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吴老太爷。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老二有出息,留洋回来后在省城做事。他常常把小儿子挂在嘴边,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吴老太爷是这个小镇顶尖的富户,有500多亩土地。其住的房子在这小镇更是独树一帜。吴老太爷的“豪宅”,位于镇子南侧,坐北朝南,带有明显的山西建筑风格。此房四合院布置,中轴线有街门、仪门和正房。正房的东南角有一座吉星楼一栋,左右各有东西厢房三间。

此刻我们的吴老太爷坐在正房的敞厅里生着闷气,坐在一旁的大儿子也一筹莫展,满脸愁容。令吴老太爷弄不明白的是,从民国二年开始这个小镇从事种地的农户,陆续的、莫名其妙的搬走了,留下的大都是有土地的农户和镇子里为数不多的商户。后来吴老太爷听说,镇子里的佃户去了北方。吴老太爷迷糊了。走西口多少年了,没听说有几个发财的,而且还是被逼无奈才走上那条道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走。

后来他听说,内蒙那个地方有不少庄园,吃香的喝辣的,并且去了就有房子住,待遇可好了。再后来他听说,去北边的人进工厂当工人日子过得更滋润。最后还是小儿子回来告诉他,使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一是政府组织向北面移民,二是北面进行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工人。

起初吴老太爷不以为然,佃户没了我就雇工,这样撑了两年。哪成想今年耕种季节,竟然没有一个雇工前来找活干。常言道季节不等人。他让大儿子出去情雇工,可是哪里想到,今年情雇工的价钱整整翻了一倍。大儿子自己不敢做主,只好自己跑了回来。

这不爷俩正为这事犯愁呢。吴老太爷絮絮叨叨,说这庄稼都没人种了吃什么喝什么,还说人都势利眼,好好的庄家不种跑去当什么工人。大儿子是一个没注意的人,此刻哭丧着脸道:“爹,这时令说过就过去了,你快拿个主意呀。”吴老太爷生气道:“不成器的东西,你是猪脑子哇,价钱贵你就不情雇工了,你打算让地荒了。”大儿子心里嘟囔道,我能做了主麻,一边起身往外走,前脚刚跨出门槛后面又传来老爹的声音:“顺便把你兄弟找回来。”

几天以后,一辆敞篷汽车驶进乐静小镇停在吴宅门前。从车上下来下来俩人,其中一人正是吴老太爷的小儿子吴立德,在太原政府做事。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