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欣喜的望着小凤仙,旅途虽然感觉疲倦,可是小凤仙依然显得神采奕奕。一到昆明的居所便开始收拾打包小裹,一不小心一小包红豆撒了一地。蔡锷弯腰从地上捡了几粒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集,此物最相思。”霎时,小凤仙脸色通红,羞报的看了他一眼,赶忙蹲下身子捡红豆。
蔡锷是在云南督军使任上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民国政坛眼花缭乱的大洗牌,使素有政治,军事谋略的他,简直是看不懂了。紧接着孙中山从新就任大总统,而他自己莫明其妙的被任命西南军区司令员,并让他进京述职。蔡锷观察了几天便动身进京。到京城后他才发现了民国政府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卢一鸣分别与他进行了恳亲的谈话。将方震,张孝怀{眼下在国防部就职}的现身说法更是让他热血沸腾。尤其临别时卢一鸣对他的一席话,至今还在耳边回响。“……。蔡司令员,这件事情不是什么强盗之举,而是为我们的子孙扩展未来的生存空间,你应该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来认识。历史再一次给了我们机遇,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走,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另外这件事情是一等机密,切不可示人。眼下总统也不知晓,以后适当的时候会告诉他。这是我与陆军部制定的一份秘密计划,你有什么困难么?”蔡锷当场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他对来自卢一鸣的信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蔡锷1882年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里,字松坡。他6岁进入私塾学习,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实务学堂,并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从此开始斩露头角。
蔡锷作为一代热血青年,对满清的黑暗统治深恶痛觉。他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一首诗中曾经写道: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由此可以看出他当时所倾吐的救国抱负。
1899年蔡锷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他军事救国的生涯。这期间他参加了许多救国救民的活动,见识了各国列强雄厚军事实力,因此更加坚定了军事救国的决心。1902年他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由于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将方震、张孝怀,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虽然蔡锷苦苦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军事强国。但是他依然没有确立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而是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着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1904年回国后,他到广西、云南等地编练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