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第八坦克师,第2机械化步兵师,兵出维也纳,兵不血刃占领了布拉迪斯拉发。接着部队向斯洛伐克纵深发展。而斯洛伐克境内的军队,几乎是闻风而逃。铁流滚滚的德军装甲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德军第8坦克师,也是新组建的部队。此刻,屡属第8坦克师的、第1坦克旅正高速地向前挺进,远远望去,坦克履带行进中扬起的尘土绵延数里地,形成了一条壮观的景象。而该坦克团少将旅长古德里安,却躺在驾驶室里,双眼穿过掀开的炮塔盖,向天上凝视。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是兴奋,也许是即将到来的战斗。古德里安心情兴奋之余,猜想着坦克集群作战的情景。他脑海里出现了中国教官带来的教学影片,出现了集群坦克进攻的情景,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情景。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于1888年,今年正好38岁。从1901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他父亲指挥的部队。1908年他进入军事学院继续深造,并晋升少尉。1913年古德里安与驻防地的一位姑娘成婚。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他造出了自己的儿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不长时间,他的父亲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了。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因为父亲不仅对他的影响颇深,同时还是他的崇拜对象。父亲一直是他塑造典型军人和完整性格的楷模,悲伤之余,他也为有一位军官的父亲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一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虽然没有参加过几次有规模的战斗,但是这个时期,使他对部队机动、快速作战理论,有了模糊的认识,从而确立了早期“闪电战”思想。德国战败后,他曾一度消沉了好长时间。
战败后的德国,武装力量被解体,整个德国只保留了不到10万人的部队。而古德里安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并没有选择退役,而在德国后勤部队继续服役。德国经济继续好转后,他与1922年,也就是中日开战的那一年,来到中国太原装甲兵学校深造,作为德国现役军官,进行了为其8个月的短期培训。
在太原装甲兵学校培训期间,他不仅接触了先进的装甲作战理论,同时也见视了中国坦克部队的强悍。由此他断定,未来的战争,坦克集群作战,将在战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以坦克集群作战为根据,使他骨子里就有的“闪电战”思想更加成熟。
回国后,他很快进入新组建的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