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国事家事(第1页)

飞机沿着一条笔直的航线向东飞行,杨鹏远坐在运输机上,浑身上下不舒服。亲自驾驶飞机和坐飞机是两码事。同行的旅客中,几乎清一色是军人,还有几名国府官员,而且都是生面孔。杨鹏远发现运输机的速度太慢了,习惯于高速飞行的他忍不住手痒痒,便来到驾驶舱。两名驾驶员看见长官,表情有些慌乱,杨鹏远示意他开一会儿,驾驶员只好让座。

杨鹏远坐在驾驶位置上,心情大悦,一腿操纵杆飞机明显开始加速。今天的天气很好,视野非常开阔。飞机进入黄土高原,透过座舱玻璃向下望去,千沟万壑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大地已经披上了绿装。杨鹏远有意降低了高度,各种景物看得更加清晰。在黄土高原上空飞行不久,杨鹏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黄土高原上村庄非常稀少,几乎很少有人活动的迹象。其实他那里知道,连续几年的大移民,整个黄土高原所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基本达到了十室九空。

在政府的刻意安排下,所有穷山恶水的地方,居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几乎都被迁徙走了。虽然中国人骨子里奉行着故土难离的情结,但是追求富裕的生活更是人的天性。坦率说黄土高原的恶劣环境有自然的因素,但主要是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的。

卢一鸣目的很明确,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如此花大力气治理不如疏导。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这一段,人口控制的越少越好,并且逐年增加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假以时日一定会打造出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从1919年春天开始,卢一鸣专门拨给了农林部十架特制的飞机,大范围的在黄土高原上播撒草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眼下已经初见了成效。

杨鹏远见到的郁郁葱葱的景象,就是这种结果的体现。运输机在太原机场降落,经过补充油料,接着直飞北京。北京南苑机场是去年落成的,国内为数不多的水泥跑到,光洁平坦,远远望去如一面镜子一样,闪闪发亮,令人心旷神怡。

眼下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正在生产一款民用小型客机,估计很快就会批量生产,南苑机场的落成,预示着中国飞机载客的起步,预示着中国的航空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飞机平稳的在南苑机场降落,杨鹏远走下飞机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国防部的专车。

此刻,在北京国防部内,段祺瑞对卢一鸣道:“卢总理,根据总体布局,从德国购买的4家飞机制造厂,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曾先生你来说说具体情况?”说完段祺瑞把目光转向兵器工业局局长曾子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