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民国大员(第1页)

民国初年的中国大地,表面看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景象。百姓似乎安居乐业,虽然谈不上丰衣足食倒也安逸。其实不然,暗藏玄机的民国政坛,一言而蔽之看不懂。百姓们看不懂,官员们看不懂。甚至卢一鸣也看不懂,面对新的局面,他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按照既定方向走下去,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秋天渐有浓意,人们已换上秋装。奉天城火车站格外热闹,四周站满了持枪的侍卫,彷佛如临大敌。上车的旅客几分忐忑,或许还有几丝恐惧,显得小心翼翼。

卢一鸣望着隆重的送行场面,极不适应,也很无奈。长期低调的他,早已养成了不显摆的习惯。但是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旦人有了权势,很多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的话你将成为孤家寡人。

张作霖亲自到车站送行,东三省商会的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赶来凑热闹,场面想不隆重都不行。民国初定,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东北这块热土上,经过几年潜移默化的影响,空前高涨的经贸活动,迅速冲击了传统的固有观念,商人不再是狡诈、奸猾的代名词。不再是正人君子唾咽的对象。

一个以行商、经商的良好风气渐渐形成,有能力、有作为的商家开始获得人们的尊重。并且有力的促进了商贸活动的快速发展。

“老弟,你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再见面,老哥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此刻,张作霖拉着卢一鸣的手唏嘘不止。卢一鸣笑道:“老哥,哈尔滨、奉天近在咫尺,想见面还不容易,要不与我去哈尔滨盘横几日如何?”张作霖摇摇头道:“兄弟,不瞒你说眼下真没时间,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去你府上叨扰,看看你那一亩三分地是啥样子。”卢一鸣笑道:“君子一言,”“我老张这匹马难追。”张作霖幽默道,二人同时哈哈大笑。

那边淳朴的赵氏夫人同样拉着宝珍的手恋恋不舍道:“老妹子,说走就走了,我心里难受呀。”宝珍动情道:“老姐姐,在府上打扰了数日,给你们添麻烦了。”“瞧你说的,跟我生分不是,就是在我家住一辈子也乐意,孩子们可喜欢你们了。就喜欢听卢叔叔讲故事,别说,大兄弟讲的故事我听的直入迷。”赵氏夫人道。

宝珍接着道:“老姐姐,那件事情考虑的怎么样了?”赵氏心里没底道:“我行吗?”宝珍急道:“说好的事情怎么变卦了?”赵氏歉意道:“我没敢和老爷说,怕他不同意。”宝珍笑道:“只要你同意干,我让一鸣与他说。”赵氏夫人咬咬牙道:“好,妹子听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