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几多痴迷(第1页)

冬日中罕见的暖阳并不能让赵桓的阴沉的心情感受到丝毫的温暖。赵桓在自己的太子寝宫里一连数日都闭门谢客,甚至连自己的老子赵佶来看自己,都是简单地甚至是有些心不在焉地略略敷衍过去。赵桓对战争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或者说是失去了战争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斗志、信念和勇气。前方宋江收复德州、真定,丝毫激不起赵桓的半点喜悦;太原的屡屡告急也增加不了赵桓多少烦闷;赵桓就象是在登基之前就成了一个感悟遁世的高人,每日作伴的都是自己宫里的那些笔墨纸砚、诗词曲赋!

赵构却展现出了与赵桓决然相反的一面:积极、锐意进取,对枢密院的大小事务亲力亲为,号召起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志士加入到抗金的阵营中来。赵构迅速成为朝中新生势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朝野一致认可,声望日隆。

兄弟,毕竟还是兄弟。赵桓对自己这个九弟宠溺有加,但是有一点,赵桓很清晰的认识到:只要自己一天没继承皇位,赵构对自己的威胁就会一直存在。

这日,张邦昌来了。这老小子行色匆匆,仿佛天马上会塌下来一般,赵桓爱理不理,自顾摆弄着自己的新搜罗来的一件玉器。张邦昌看了一眼周围,并无其他人,凑近到赵桓耳边,“听说谢垩已经在返回的途中。”

“噢?”说实在的,赵桓对谢垩的才华非常敬佩,同时对谢垩与赵构同气连枝非常忌惮。因为说到底,赵构的威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谢垩这个超级神秘人物的出谋划策,甚而至于推波助澜。谢垩的归来,还是让赵桓下意识地多了几分紧张,“他不是在前线梁山军中吗?怎么回来了?前线战事结束了?”

“梁山军与兀术对峙在河间以南,急切之间恐怕还分不出胜负。”张邦昌把前线的情况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回到谢垩的话题,“谢垩此时回来,听说是康王殿下的意思。”

赵桓沉思不语。眼下的形势对赵桓这个即将择机登位的准天子来说,确实太过于微妙了!赵桓隐隐觉得轻易让赵构职掌枢密院,实在是最大的失策。如今赵构掌握了军权,锋芒毕露,收编了梁山军马不算,而且以抗金为名,笼络了一大批人才到赵构麾下,如何能让赵桓安心!?

张邦昌察言观色,对于赵桓这个渐渐丧失锐气,沉湎于安乐的年轻人,目前唯一能触动的敏感神经,就只有皇位的威胁。张邦昌也正需要这样的傀儡,只要赵桓能顺利登位,一切还不是都由他张某人说了算!张邦昌微微叹息道,“看来康王其志不小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