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饭碗齐巧摔成两片,杜月笙身旁的地板上饭粒狼藉。
仿佛骤然之间响起了巨雷,一客厅的人脸色陡变,偌大客厅寂静如死。
然后又有此起彼落地宽慰、支吾和敷衍之声:
“快点再添一碗来!”
“赶紧扫开!”
“不要紧,碎碎(岁岁)平安!”
佣人迅速地再添上饭,扫掉地面的碎碗和饭粒。在杜公馆吃中饭,原是众口交誉的一份无上享受,杜公馆的厨师小鸭子烧得一手上佳的家乡口味,名肴美酒,源源而来。主人好客,天下闻名,在座又都是知己、好友,上天下地,插诨打科。健谈客的聊天题材,无所不包,无奇不有,到杜公馆吃这一顿饭,每每使人乐而忘返,遍体舒泰。然而,8月2日杜公馆的这一顿午餐,却是人人心情沉重,食不甘味,连最能“打棚”的朋友也想不出一句话来排解。
只有杜月笙一面捧着满满的一碗饭,一面在跟陆京士慢慢而谈:
“今年上半年毛病发作得少,我还以为病况好转了哩。那里想到这个月初以来,两只脚忽然麻痹,简直下不了地,更苦的是不分白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气喘病又是越来越厉害,病到这个地步,我就晓得自己一定是不行了。因为我有不少的事体要嘱托你,所以又是写信又是电报的催你来。并不是我无缘无故害你着急,实在是怕迟了两天就见不到面,京士,你今天来了我好开心,原以为我这个病还有得救呢。”
陆京士心乱如麻,挖空心思想出几句话安慰杜月笙:
“先生气喘的毛病由来已久了,只要静养几天,自然会好。”
“不,”杜月笙凄然地摇着头说,“这一次我是爬不起来喽。8月1日你不来呢,那就是我寿数已尽,无法挽救。那里想到8月1日那天突然之间起了台风,飞机不能开,把你硬留在台北,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一项凶兆,再加上刚才我打碎了饭碗,岂不是凶上加凶了吗?我认为这不是迷信,而是天老爷在告诉我,我再也爬不起来了。”
陆京士只好强颜作笑地答道:
“先生还说不是迷信呢,8月本来就是台风季节,打破饭碗那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杜月笙付之一笑,不说了。从这一天开始,陆京士尽夜侍疾,衣不解带,这倒不是杜月笙非要陆京士亲侍汤药不可,而且陆京士心知师生相处的时间已很短暂,他由于20多年的知遇之恩,一刻也不忍轻离。另外,杜月笙随时都有机密大事和他相商,往往一觉睡醒,睁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