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待安南战斗告终,安南境内的情况要远比吐蕃、云南更加复杂。
到时候不仅有大明的军队,更有占城、爪哇、暹罗等国的将士。
其他诸国怎么可能放弃安南的土地,恐怕他们也一心想着借助安南为跳板,伺机吞噬大明这头巨象。
同样!
无论是朱标意图囊括四海的雄心,亦或是出于朝廷长远考虑。
大明同样不会放弃安南的土地,更不可能任由其他诸国在安南肆意壮大势力。
而派往安南治政的主官不仅要打压其他诸国,更要安抚安南当地百姓。
同时还要推行朱标定下的改土归流新政,联络朝中,调派物资,统筹后勤,发展民生。
最为主要的。
派往安南的主官还需要在武人之间有些威望,使驻扎在安南的将士能够合心用命,不起争执。
诸多要求下来,整个大明能够胜任的恐怕也就只剩李善长一人。
可即便如此......
刘伯温沉吟片刻,还是出声道:“善长兄不仅便到古稀之年,惨惨老身何必劳心费神,前往安南治政。”
“路途艰辛不说,战后安南实乃是非之地。”
“纵然善长兄能活着赶到安南,可诸国势力盘踞,谁能保证善长兄不被宵小刺杀?”
“更何况......”
刘伯温凑到李善长跟前,压低嗓音快速说道:“更何况善长兄已然位列国公,当下虽无实权也是位极人臣。”
“假若你治理安南妥当,平安回京。”
“到时候陛下又该如何封赏于你!”
刘伯温最为担心的还是这点。
在老朱治下,他二人一直以来都思退求安。
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朱标虽不似老朱那般武断严苛,可他们却也不能毫无顾忌。
毕竟任何一个帝王,哪怕是圣主明君,对功高盖主的臣子都会有所忌惮。
“善长兄.....”
“伯温不必多言。”李善长表情坚毅,沉声打断。
“为报陛下君恩,我意已决。”
“事后身后之事,将来再说!”
“可.....”
看李善长表情坚定,心意如石不可转移。
刘伯温斟酌片刻后,转而轻叹道:“既然如此,待安南战斗接近尾声,我愿同善长兄一并前往安南。”
“你还有太子老师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