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那谢全还谎说军情告之百姓,所言若无粮草,北蛮铁骑顷刻便到河南。”
“当时国朝初定,河南百姓深知北蛮之苦。听到这个消息甚至十分踊跃将自己粮草尽数卖于谢全。”
“自有些百姓留下口粮,不愿售卖。可那谢全伙同当地县令,近乎强征夺取百姓口粮!”
随着谢全声音落下,常茂一巴掌狠狠拍在面前桌上。
“愚弄百姓,谎报军情!”
“那谢全就不怕死!”
看着常茂怒火中烧的模样,谢全没有出声,而铁铉、詹同也是眸光悲戚,并未言语。
常茂这话说的大有种未经世事的感觉。
因大明极其严格的路引制度,河南那些郡县的百姓哪里知道一州之外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加上谢全办的毕竟是朝廷差事,当地县令自然不敢贸然拆台。
最为主要的,乃是谢全运送粮饷途中遭遇山洪,可却仍将粮草顺利运抵前线。
在朝廷看来,他乃是有功。
即便事后此事被重新提及,当时任职中书丞相的乃是胡惟庸。以他的精明,自然要将此事给压下来。倘若沈四平可用,没准胡惟庸还会卖给人情。
毕竟一旦谢全诓骗百姓的消息传出,那先前为他请功的中书省也要担责。
而此时隐瞒下来,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胡惟庸来说压根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河南那几个县城的百姓只得买高价粮,谁又会在乎?
大明幅员万里,一两个县的民情压根上不了朝廷的桌。
“同样!”
谢全轻叹一声,继续说道:“谢全命那些山西粮商散布几省蝗灾,田地颗粒无收的谣言。”
“顺势以高价将粮食卖给河南几个县城的百姓。”
“这一番操作下来,谢全不仅没有出一分钱,却得了朝廷嘉奖。其家也趁机发了一笔横财。”
“到最后却只是苦了河南那几个县城的百姓!”
待谢全说完,常茂心中怒火不断蒸腾,恨不得此时便带兵将沈四平下狱。
而铁铉、詹同却觉沈四平手段阴损,但也的确高明。
他这诸般谋划,朝廷压根就没法追责。
一旦追责,当时总管中书的丞相胡惟庸便是首当其冲。
即便御史言官知道内情,河南官员心有怨言,可谁又会因为几个郡县的百姓得罪当朝丞相?
更不用说那几个郡县的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