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第1页)

第二百零一章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苏丹青缓缓泯了一口茶:“你很幸运,你的学校里有不少富有才华的孩子。有些孩子,如今刚刚崭『露』头角,只要假以时日,将来必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我很关注这些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开创精神的艺术家,不是固步自封的书呆子。”他停顿片刻,“千万别扼杀了他们。”

“老师,请别把才华和品德混为一谈。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那些有才华却最终被世人唾弃的人,其实是最可悲的人。”校长意识到自己措辞太激烈,换了一种平和的语气,“您是艺术家,我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着重点不同,这我是可以理解的。我只想告诉您,学校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人而设立的。为了群体的发展,任何一匹害群之马,不论他个人有多出『色』,我都只能……”

苏丹青打断校长的话:“挥泪斩马谡?”

校长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这是我的原则。”

“你呀,还是老样子,我这个老头子都能不断接受新事物,你还是那么因循守旧。难怪在艺术上始终没有突破!!”苏丹青越说越生气。

见到苏丹青生气,校长口气软了下来:“老师,您别生气,有些时候,我也是迫不得已。你想,在校期间,竟然生了一个孩子,成何体统?如果不严肃处理,那怎么行?”两人不再“打太极”,直接说起我的事情。如果继续绕来绕去,永远谈不到正题。

苏丹青板起脸,把茶杯塞给校长:“还记得我以前给你们上课的时候讲过龚自珍的一首诗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感叹如今中国艺术人才的匮乏。后来开办南城美院,你打电话征询我的意见,我对你大力支持,还特地发动和鼓励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到南城美院任教。在我看来,培养新一代的艺术家,是当今艺术界的重大任务之一。再后来,我去了美国,所见所闻,对我感触颇深。中国的教育,尤其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而言,不啻于是一个樊笼。‘德’先于‘才’,固然是没错的,可是这种教育思想太过僵化之后,就磨去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中国式教育’模板里印出来的、毫无生命力的批量产品。而身为教育者,竟然还为了这种所谓的成功而洋洋得意,实在是令人感到痛心疾首。”

校长有些愧疚:“老师,这……”

苏丹青丝毫不给校长辩解的机会:“原来我以前上课所讲的东西,你一点都没有听进去,我却始终把你当作我的得意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