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道:
“等本初兄当三公的时候,咱们都成老头子了吧?
也不知今日一别,何时能与景逸再相见。
我倒是羡慕周异老弟,能跟景逸一同入川。”
周异与刘逸交厚,刘逸得了益州牧之职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周异与自己一同入川。
刘逸如此盛情,周异自然是答应了。
周异笑着对曹操等人解释道:
“景逸贤弟哪是为了请我入川,分明是看上了周瑜那小子!”
周瑜是周异之子,今年十岁,聪慧无比。
刘逸把他收在身边,让郭嘉、戏志才教导周瑜谋略,自己则亲自传授周瑜武技。
周瑜小小年纪,就已经展露出文武双全的天才天赋。
袁绍感慨道:
“你家周瑜确实聪慧,我那几个儿子…
唉,不提也罢。”
众人又饮了几壶酒,诉说离别之情。
这期间不时有文人墨客登诵才阁赋诗,曹操见状笑道:
“这诵才阁还是醉仙楼为景逸贤弟而设的,现在已然成了天下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袁绍也笑着附和道:
“当年贤弟在醉仙楼留了一首《侠客行》,已成为醉仙楼的镇店之宝。
如今离别在即,何不再赋诗一首?”
一听袁绍要让刘逸写诗,曹操来了精神,大笑道:
“对对对!
贤弟得留一首诗,否则便不许走!”
“也罢,既然几位兄长都让我作诗,那我便姑且一试。”
刘逸推窗踏在露台上,站在高楼远眺京城盛景。
时至傍晚,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使得天边浮云变得暗黄。
雪花飘落,将商业街的道路染成白色,行人依旧顶风冒雪在街上奔走。
正如天边一排大雁冒雪南飞。
刘逸抬起手,双目微闭,朗声诵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刘逸只拿了上半首诵来。
至于后面半首,倒是与此时的气氛不太应景。
曹操抚掌大笑道:
“好!景逸兄大才!
今日有此佳作,也不枉吾等送你一遭。
这首诗留在诵才阁上,又要名垂青史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