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沧浪之水2(第1页)

苦秋。在僻静古朴的书院,祠堂,阁楼这些公共建筑中间还有一种特殊的生存姿态。那就是敬畏自然的心态,身与言,行文与用笔,雕琢与封闭都是这种心态极端的儒雅极端的原则的挑破。治国修身平天下,油漆与木屑层层剥离哺育它的母体,质地与心地完全暴露在阳光下。门楼,砖雕,藻井,还有精巧的雀替,刀法与心智,把人的身心同时推向了远离烟火的方向。铺开纸张,裁纸,研磨,暗香浮动,逆锋而就。还有院堂四水归一的技术设置,这样的思考隐含了与世无争的哲学观念和价值观。一如回归汉语言原始的场景,巨大的水墨画楚楚可爱动人心神,处处类似浮雕的笔墨渲染着诡谲的词义。浸染疾病的文字与人心巨大的隔阂造成的阴影,滋生雨形花纹的手工艺制品的泛滥,价值的限界已经不复存在。夜色袭人,风水枯竭,只有孤独的心在忍受着彻骨的苦楚,字字针砭体肤,不敢妄言大义。巨型的水车,沉沦的古舟,迷狂的阅历和凌乱的书简灰飞烟灭。我挑选一批廉价的书籍和旅行纪念品之后,转身离去。我以为笔墨一生,云水生涯不过就是这一册书的厚度。浓艳的山色和四壁颓败的字幅随秋色凋落,声如裂帛。目睹这样的秋色,我胆战心惊。"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鲁迅先生的文字读来颇为酸楚。无关庙堂气象,但却字字入心。山野之地,野菊,围棋,凭心论道,心里的野火,硬气,不畏江湖之远,文字的藏露,轻重,缓急,表达直接昭示内心。我以为这样的文字才是拥有灵魂的。而安居的意思在于这种思考的状态。

孤独是一种心的绝美之境。在现代和古老的民风之间,人陷入历史的夹缝,呼吸倍加艰难。

古代是一个美和残酷极端的两极,洁与污的两端,知识的冤孽,生存的艰险,羁旅的辛苦,这是理想主义者所经历的路。沿着黄河走遍北方,你可以感知到信天游诞生和存活的环境是多么凶险和微妙。这些歌谣天生粗犷,和燕赵齐鲁的古筝胡人的琵琶截然不同。这些音乐的创制者一定窥破了人心的虚妄,欲望和愚蠢的格律语言,还有人的自私最后走向这种极端。激情和理想的末路诞生了这种珍贵的音乐,大西北民风强悍,人对历史的执著和现实的磨难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领会。

古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异帮,每一张地图,每一条河流,每一本典籍,都是极其难得的深入它的机会。即使不知汉王城,楚河汉界已是人人熟知的典故。楚汉争战,军队对峙于荥阳广武山巅,鸿沟的典故也来源于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