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七章 防御战——战争之神的对决
百炮齐鸣!?应该还没那么多。但是能肯定的是,当阳这一战,红清两军投入的火力之众绝对是中国百年所未见。
而单以陆战来论,可能清军入关之后都还从未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的炮战,更间质量绝高。
福宁北上的时候,在湖南各线收拢大炮,具是三千斤以上的重炮,而只有千把斤的xiǎo炮什么的(1),却根本没有拿来献丑,总数有五十二mén之多。后加上卫国雄、杨延彰所献的十一mén俄国炮,当阳城下的清军大炮为六十三mén。
ps:清军的战船xiǎo,水师用炮和陆地重炮完全是两码事。能够水陆兼用的大炮都是千斤甚至是之下的xiǎo炮,绝不是真正的重炮。而清军中书面上看起来大炮尊位众多,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以xiǎo炮为主。
梁纲的红巾军,重炮本只有二十mén,可是添了安陆上来的一批大炮之后,重炮总数猛然增加到了三十四mén,其中十斤弹重炮四mén、千斤重炮八mén、八百斤重炮十mén,六百斤重炮则还是维持原数不变——十二mén。
最后者是因为这种型号的六百斤炮属于红巾军的正在淘汰品,日后虽然还会有五斤弹重炮编列军中,可是其有效shè程绝对不能只有两里地。技术都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爆发的,三年的铸炮生涯,炮组师傅的水平在慢慢的提高,产品的xìng能也在慢慢地改进!
随着十四mén重炮抵达当阳的自然还有一批直shè短炮和chuáng弩火箭,而错非是在虎牙关留下了一批,当阳的城防还会更加坚固两分。
但即便是如此,南城mén上的二十二mén重炮在于清军的对shè之中也依旧不落下风。
先进的瞄准技术和千百次的cào炮是他们在炮战中鼎立的最大资本。比如说最近的一次技术革新,是陈广亮无意中从一艘葡萄牙武装商船上得来的技术——正切表尺,一种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在欧洲却还未流行开来的一种瞄准技术革新。
这种瞄准装置安装在炮尾,上面装有水平仪和一些代表仰角和shè程的刻度分划,与安装在炮管中部或是炮口的准星相配合,利用三角学上的正切关系可以很快的确定炮击的仰角以及和其对应的shè程。梁纲稍微的进行改进之后都拿到了火枪上使用,反正一切数字都在,又用不着炮手和火枪兵自己去学。而实际上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变动是真正的歪打正着,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